从夏天开始就计划撰写关于读《瓠叶幡幡》(诗人无预的新诗集)的收获和感受,可是一直写不出来,因为太多太零散的感悟不知如何整理起来,毕竟诗人无预是擅长盖楼的工程师,最注重结构和秩序。
很早就开始读无预的作品,并从中领悟到许多,可以说从其作品中以及创作观点中,我收获了太多太多。今天看到无预和胡马两位诗人的照片,往昔的想法一下子涌上心头,于是快速记录下来,以免被世俗的琐事冲击至零散而消散了,再聚拢起来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这张照片是无预(余寒生)和胡马(徐晋如)的合影,二人均神采奕奕,无预是西式服装,徐晋如是中式服装,两人对比鲜明又无比和谐。我认为这是两人最好的照片,如果仍是这样的装束,每个人单独看来当然也不错,但是在对比中,会让双方都达到了更好的境界。在我看来,这张照片似乎就是当代或未来汉语诗坛的隐喻,如果说古典诗词创作理念有守正和创新两个方向,那么二位诗人就分别是这两个方向的杰出代表,风格迥异,但是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诗人徐晋如久负诗名,字康侯,号胡马,斋号缀石轩、忏慧堂、双琴砚斋、丽隐楼、稳心庐,从其字号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古典韵味。其在《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的引言中说:三十年来,我遗世坐忘,澄心静虑,体察着中国经典文学的躯体,直如它就是我自己的身体。我感受着气机在体内经络中的自然流行,惊叹于中国文学的自成宇宙,更为中国文学的蓬勃生气而感动莫名。在这个漫长而奇妙的历程中,我作诗填词,为骈散文,无时或辍,以古人之心为我之心,逐渐找到了孰为任,孰为督,感知着中国文脉的沉雄博大。这又是一次难忘的证道之旅,我也在玄览中国经典文学时,深切地体悟到中国文化之道。我忍不住想把我的体悟写出来,好让有志上接中国文脉的读者,懂得存古人之心,行古人之道,阅古人之境。当我看到这一段,甚为震撼!
无预(余寒生)和胡马(徐晋如)都有在清华学习的经历,都在不久前参与组织了“首届全球大成国诗赛”,本次大赛以传承儒家诗教为宗旨,,只接受代表中华民族价值取向和审美传统的传统诗歌文体,对平仄韵律有严格要求,体现了守正理念。徐晋如是文科生,高校中文系教师,无预是工科生,土木工程师,二者无论是服饰、专业还是创作风格,两者都有着鲜明的对比,但是二者的精神追求是一样的,所以在照片中也显示出同样的辨识度极高的真诚自信而又凛然谦和的气象。
曾经,我最佩服的能用文字来描绘这个世界的两位大师分别是写出“人会逐渐同他的遭遇混为一体,从长远来说人也就是他的处境”这样惊艳的诗句的博尔赫斯,以及《善恶论》和《智慧论》的作者江山,后来我又发现了一位文字大师,就是诗人无预。
无预这个名字的来历也很有趣,其在诗集《三豕杂诗》的自序中说过:“因了这个名,我的一切看来确实是无预的。”所以其创作风格总是有出人意料的惊叹,阅读其作品常常会有惊人的审美体验。在我看来很难用古典形式表达的情感,无预却能以妙笔既遵循格律又生动活泼地表达出来。无预说,唱和作品是诗人的聊天方式,无预与诗友和诗词大家们有不少这方面的杰作。我认为诗人表达自己以及描绘这个世界的方式就是诗词作品——简洁却富有内涵而且展现出秩序和音律之美的文字。
无预在诗词创作中有不少创新尝试:根据不同情形或心绪,采用不同的语气和笔调;不但使用过去的典故,也使用今典、俗典、西典和“科典”;以最大限度囊括各种题材,尝试用传统诗词来表达自由体诗的内容;保持能指(形式),丰富所指(内容),在意象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别具一格。我认为无预是在古典诗词创作的各种创新都值得关注和借鉴,其在这样的理念下创作水平不断提升。能把堆砌砖块和堆砌文字这两项技能完美结合于一身,这现象真的很有趣,让我对通感这一修辞方法有了新的领悟,让我对眼前世界中的有和无也有了新的看法。
多年前的一次阅读经历,我曾经在日记中记录下来,如今读来也很有趣。那时在魔都,工作特别繁忙,一个下午当我用标准的汉语普通话以一串排比句吐槽了之后,忽然意识到一点点风险,随即自嘲“如果不加控制的话,将丧失好友们所认可的淑女形象了”。于是自省要以身作则,所谓学高为师,身正示范,这样才能给生活在别处的肤色不同性格各异的外籍人士以良好的形象,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魅力。于是那个下午集中阅读了诗人无预的一组婉约风格的作品。读完之后,心情也婉约了,无明业火熄灭了。 文字还是颇有力量的,仓颉造字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异象。 作为土木工程师的诗人所表达的婉约颇有特点,让人耳目一新,我想这也是岭南文化个性独特风格多元的一个例证吧。
每当我惊叹于其新作的超凡创意和精准表达之时,我就感叹上天为什么会赋予其这样优秀的表达能力,就像我经常自问为什么上天会给苏东坡安排那样一个坎坷却又丰盛,颠沛流离却又精彩纷呈的人生经历?我对这样的事件是这样解释的:宇宙是个完美的大生命体,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个基因片段,当宇宙想要表达什么,就会赋予这个基因片段以相应的功能。斯宾格勒说:每一个文化都有一种独特的观察和认识自然世界的方法,换言之,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观。严格说来,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自然形式。进而言之,对于每一种文化及其文化成员来说,它们的历史都是独一无二的。深以为然。
诗人的作品是其对世界的领悟,是赠给世界的礼物。正是由于无预这样一位诗人,我开始关注到岭南文化,然后逐渐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与博大精深,原来我一直很担忧现在的无聊网文和不规范的火星文横行天下影响到我们固有的底蕴丰厚的文化氛围,但是我现在没有此忧虑了,因为精华的东西一直存在,只是我们之前没有发现。 无预似乎就是岭南文化的一个缩影,别具一格的岭南文化具有鲜明的开放、兼容和多元特点,多种类型,多种层次文化的并存,使岭南文化显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富有活力。
“你是什么,就会遇到什么”。多年前的一个秋天,看到路边的一个落叶,我有感而写到:
给我一片叶子
就是路边最寂寞黯然的那一片
给我一片金黄的感叹
还有那一枚如叶脉般清晰的淡然
给我一个微笑
是穿越了时光的少年时代的微笑
给我一个单纯至极的情绪
还有那没有任何外延的意象
给我一束阳光
就是透过树枝晃着我眼的那一束
给我一丝灿烂的顿悟
还有那一树可以产生一切的梦幻
后来我逐渐遇见了很多我所期待的,阳光、微笑、梦幻、以及金黄的感叹和灿烂的顿悟。
这个冬天,我豁然明白了这句话: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长青诗社社长高源说:《瓠叶幡幡》如同一盏品相上乘的人文鸡尾酒,由五种质地不尽相同的佳酿勾兑而成,并贴上了鲜明的个性标签。他还说:无预善于将技术哲学的抽象思维植入传统诗学的形象思维,用一种自我选定的方式构建了一道诗坛少见的阅读风景,展现了技术与艺术互为彼此的双重魅力。
作为诗人无预的同龄人,高源的大作《诗老无羁少臼窠——浅说余寒生《瓠叶幡幡》的三维学理》是对无预诗词创作风格非常完善的总结,我就不赘述了。
诗人无预说:我写诗不太追求所谓的峻峭,只是平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喜怒哀乐。但是其人生经历很是传奇,所以这些真实地平和地表达出来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精彩和峻峭。
如果你想遇见精彩和峻峭,想遇见灵感和传奇,就去读诗人无预的《三豕杂诗》,《清华探骊》、和《瓠叶幡幡》吧。
附:无预诗词作品
【西江月】写在乙未年大雪后一天
怎奈人生缱卷,任凭岁月蹉跎。
匆匆大雪暗飘过,不见落英一朵。
心在梅边歇息,情从纸上消磨。
争如摘取最高柯,挂在窗旁伴我。
【声声慢】追忆
无端秋雨,又惹西窗,灯微夜阑人寂。
危坐怅然,空握墨酣词笔。
无凭对伊款曲,恰凝霜、哪寻芳迹?
早领略,花开花落后,总成追忆。
难遣多情时节,共密语、青陵一枝同摘。
殢翠尤红,光顾眼前春色。
翻然落红委地,醉懵腾、怎生怜惜?
雨不歇,漫人寰、淅淅沥沥。
注:清陵,即青陵台,用韩凭典。清陵一枝,连理树、相思树也。
步 韵张铁钊《滩头夜话》
无预
咸海虽延涘,须弥却近边。
风吹清呗响,云起彩霞燃。
举目能吞景,收心胜坐禅。
日观千世界,不费一囊钱。
滩头夜话
张铁钊
饱食浑无事,消闲拢岸边。
云横山杳邈,日落海浮燃。
水烛随秋靡,尘心逐浪禅。
淡然舔世道,窥景不花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