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听这本书呢,是想了解我弟弟的青春期,希望能更加靠近他。听着听着,就有一种“日后我为人父母了,我要如何对待我的孩子”的这种问题反映脑中。
在《解码青春期》一书中,作者的一段话让我特别感动。他说,“父母应该用谦逊的态度来向每一个人学习,包括孩子。我们眼中的‘叛逆’,可能只是因为孩子与我们设想的样子不符合。‘反抗’也并不是孩子们要远离父母,而是告诉父母,‘你的声音依然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声音’。希望每一位父母,都可以说出‘孩子们需要的话语’,给出‘孩子真正需要的爱’,协助‘孩子们拥有良好的品格’。”
我觉得这段话中的“我们眼中的叛逆,可能只是因为孩子与我们设想的样子的样子不符合”。这不仅可以用在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里还可以用在我们日常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很多时候抱怨“谁谁谁变了”“他不像以前了”,这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或许他并没有变,只是不再符合我们内心期待的样子。我想起《思辨与立场》里说的,“不要做前提性评判,不要随便评论他人无道德”,我觉得说一个人“变了”就有道德的评判的意味了,我们不能随意评判他人,在发言之前脑子过一遍要脱口而出的话语,我说的话会不会伤害到对方?我和孩子这样说话对他有什么影响?
孩子体现父母的素养,我在微博上看到过一张图

每个父母并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的,做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孩子学习长大,大人学习做父母,我们都在学习,都要成长。
我们已经在父母的教育里感受过了,对其有认可的也有不认可的,我们在自己被养育的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和需要改善的地方要注意,那是你日后不能强加给孩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日后一定要做一个好的母亲,像我母亲一样坚韧、善良、温柔、聪明,也要比我母亲更优秀。
每一个孩子都会长大成人,我们曾是众多孩子中的一个,社会由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组成,世界由我们连接。如果我们用爱对待每一位孩子,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世界会越来越美好吧,因为那些可爱的孩子长大啦,渐渐能添砖加瓦,建设更坚固,温暖的社会环境了。
孩子是希望,是未来,教育好一个孩子意味着社会又多了一份美好,许许多多的孩子,许许多多的美好,铸就了中华民族。
到那时候,世界很美好就是一个常态,不美好就很奇怪了。
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