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取向的研究者认为,共情包括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种基本成分,如 Gladstein (1983) 认为,认知共情是共情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识别他人情绪,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而在理解和识别他人情绪的同时,还必须对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共鸣,即情感共情。目前,共情的两成分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崔芳,南云,罗跃嘉,2008)。然而,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虽然都是共情的必要成分,但二者显然不同。认知共情侧重于对情绪状态的推理与判断,而情感共情则主要是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情感共情可以看作是认知共情的深入,是对情绪状态判断推理后所产生的感同身受的情绪反应。
-- 丁凤琴、陆朝晖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银川
伸延阅读:
丁凤琴、陆朝晖 (2016)。〈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元分析〉,《心理科学进展》(北京),24卷8期,页1159–1174;在线阅读 https://journal.psych.ac.cn/xlkxjz/CN/10.3724/ SP.J.1042.2016.01159/> 心理科学进展网 (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