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生活需要人文情怀

作者: 晏旸 | 来源:发表于2016-11-21 23:05 被阅读664次

    大一的时候我选择了大学语文的公共选修课。在第一节课上,老师说:“现在在大学,英语是公共必修课,而语文沦为选修课,很让人遗憾。”我对此深有同感。

    作为一个中国人,忽略语文教育是危险的。所谓“学语文”不是简单的背诗文、做阅读、背加点字、写作文,而是让人拥有人文素养并让其扎根于心间。不难发现,道德修养极低的人大多没有读过太多的书。这里的“书”不是学识学历而是文学意义上的书。这是因为你的人文素养会对你的言行、你的判断、你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你学过的离子分子比热容不会告诉你遇到摔倒的老人时你要不要去扶他一下。人文素养在你心中留存得久了,就会变成你的性格、你的本能。这也是我们常觉得文人都很有气质的原因。

    理性生活需要人文情怀

    个人很赞同一些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一些关乎前程的工具型学科必须学,关乎情操、修养的学科也要学。工科生会想,学语文有什么用,又不能帮我找工作。这大错特错。你说的有没有用说的是有无经济价值,而真正的有用与没用说的是它能否除了帮助你获得经济价值还能帮你获得人格价值。

    我的大学英语老师很有趣。他每天上课几乎不给我们讲太多英语的语言知识,而是让我们查各种名人、书籍和胜地,然后让我们写作文介绍。同学们受够了每节课8篇作文的大运动量,写作文时也经常在维基百科上搜索英文简介。我写作文写得也很心塞,但不讨厌他的教学方式。英语从本质上说是人文学科,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属于工具。对待英语,我们确实需要严肃的技术要求,但我们也要用感性的思维去体会不同于中华文化的文化、体会语法之外的东西。

    理性生活需要人文情怀

    我们经常会听到人说:“决定一个人能有多远的并不是他数学学得多好,而是他的语文水平。”当然,这里的“数学”和“语文”并不是指学科意义上的数学和语文。技术水平对于人的发展来说是基础性的。然而,一群尖端人才的技术水平不差上下,又为什么有的人只是个匠人,而有的人却可以成为大师?可能差就差在人文素养上。科学家伟大一来在于他的科学成就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来在于他通过他极大的个人魅力去感染他人不断进步――不论是创造、是奉献、还是形成更好的理念――都是他的人文修养让他技术层面的贡献更加打动人。

    如今我们的学习方式、生产方式甚至是价值判断方式都让人文素养的被重视程度大打折扣。因为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思维的形成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好比当有人问我该如何学好语文的时候,我会告诉他要多读书,然后他就呵呵了。每个人的吸收能力都不同,读同一本书在不同人身上的效果也会不一样,而且关键在于,通过读书提高语文能力是很慢的――不管你的理解能力有多强,你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恰好看分数、看绩效偏偏等不起我们长年累月的沉淀,这也就造成了语文总被人嫌弃、人文素养被人嫌弃。

    理性生活需要人文情怀

    西方经济学的一项基本假设是“理性人”。意思是人们会选择最小的代价去获得最大的利益。好笑的是,经济学经常会在生活中失灵,这恰恰是因为我们都不是标准的“理性人”――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性格、偏好和情绪。性格、偏好、情绪又关乎人文。我们固然需要很多理智,但永远不要忽略自己的灵感和冲动。你以为灵感与冲动就是简单的神经兴奋吗?显然有你的小心思在作祟――你的心在敲打你的大脑――“伙计,老是谈钱多俗啊!”因为毕竟你的生活不是经济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性生活需要人文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qp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