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城市故事简友广场
我在内蒙的青春之歌《八旬教授回忆录》

我在内蒙的青春之歌《八旬教授回忆录》

作者: keep723 | 来源:发表于2019-08-16 11:06 被阅读0次

    文章作者:刘唯力 (文章都是八十三岁老父亲每天坚持用微信编写并转发给我,让我帮他编辑图文。父亲这种无私传授国学精神值得您点赞)

    我在内蒙的青春之歌《八旬教授回忆录》

    我的青春一半抒情,一半战斗。战胜酷寒,战胜自己。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冬季,内蒙经常零下二三十度。值日生如果生不好煤炉,教室里的墨水瓶都要结冰。我们语文老师需要不断写黑板,经常写不了几个字,手就冻僵了。懂事的学生建议我少写,读慢点,他们也能记住。学生脚冻疼了,我能大家站起来跺跺脚,再坐下练朗读。我把大学学的朗诵知识教给大家,经常做示范,每次表情朗诵《粮食的故事》这类红色经典课文,我读不下了,让学生接着读。日久天长许多学生提高得很快。几十年后,有些学生当了语文老师,表情朗读成了教学特长。

    我在内蒙的青春之歌《八旬教授回忆录》

    当时教室煤炉靠干牛粪引着。我们当班主任的需要在入冬前领学生,到草原去拣,借大板车拉回来。我慢慢地掌握了拉车技术和识别易燃牛粪的能力。

    学校没汽车拉回煤,动员全校师生徒步到煤矿背回煤。我发动学生借了两辆大板车,我让大个儿男生拉,其他人跟着我跋涉几十里,顶着寒风。戴着手套和口罩。眉目和眼镜被寒气蒙罩,看不清了只好摘下。手套里的手先是冻得猫咬似的,后来又变成发麻发痒发热。初次尝受冻得最厉寒由发冷到发热的滋味。到了煤矿,每人一碗热牛肉汤。我帮助同学装煤,安排好一人挑,两人抬,互相帮助运回学校。学生做作文时,说这次大运煤是大课堂。以后遇到困难,不要当伸手和袖手派,靠自已双手实干,才有美好的明天。

    我在内蒙的青春之歌《八旬教授回忆录》 作者简介:男,1936年5月出生,上海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教授。1983年在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参加全国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编纂,共编写1186条词条,12万多字,得到编委会的高度评价。1985年7月应聘到湖南省岳阳师专,10月担任岳阳师专学报《云梦学刊》主编,1987年5月在《中国语文天地》发表《平江话端组遗存》。1988年5月在《中国语文》发表《(孙子译注)商榷》。1989年在岳阳师专艺术系、外语系进行教学改革试验,自编《大学语文》教材,在教学中突出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经过六年试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取得经验,初步形成新《大学语文》教学体系。1992年参加省教委《师范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工作。1993年、1994年在岳阳师专中文系、外语系和艺术系举办《公关语言艺术》、《(周易)预测学》、《(周易)美学》等讲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在内蒙的青春之歌《八旬教授回忆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rf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