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刘唯力 (文章都是八十三岁老父亲每天坚持用微信编写并转发给我,让我帮他编辑图文。父亲这种无私传授国学精神值得您点赞)
种畜场奇遇记《八旬教授青春之歌》我经常帶领学生到种畜场劳动。去的地名,翻成汉语,一辈子忘不了一一”依合乌拉是大山,桃令塔垃兔子滩。"
种畜场奇遇记《八旬教授青春之歌》在依合马拉,我第一次骑马,摔了两次。换了一匹马,我跟在一位蒙族姑娘马后,出了大山,经过一片古老的胡杨林。好像到了童话世界。树像许多人受了魔法定住不动。蹲着的,半跪的,斜依着的,拥抱的。每棵树都有个性,仿佛互相之间说不完的话。出了大山,来到兔子滩,没见兔子,发现狍子。通知书记,书记帶猎枪打了一头,送给我们师生美餐。切成肉块,像骆驼肉。这是国家没公布野生动物保护法,难得的一餐。
种畜场奇遇记《八旬教授青春之歌》学生安排三组,挤奶,打草和帮厨。仔细看了挤奶,发现我过去跳的蒙古舞根本不像,倒像切菜。
我们住在一个大蒙古包里,蒙族姑娘像个大姐姐似的照料同学们。我同她紧挨着睡,互相尊重,心地纯洁。
劳动完,书记送给我一袋“草籽”,能喂一年鸡。
种畜场奇遇记《八旬教授青春之歌》作者简介:男,1936年5月出生,上海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教授。1983年在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参加全国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编纂,共编写1186条词条,12万多字,得到编委会的高度评价。1985年7月应聘到湖南省岳阳师专,10月担任岳阳师专学报《云梦学刊》主编,1987年5月在《中国语文天地》发表《平江话端组遗存》。1988年5月在《中国语文》发表《(孙子译注)商榷》。1989年在岳阳师专艺术系、外语系进行教学改革试验,自编《大学语文》教材,在教学中突出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经过六年试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取得经验,初步形成新《大学语文》教学体系。1992年参加省教委《师范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工作。1993年、1994年在岳阳师专中文系、外语系和艺术系举办《公关语言艺术》、《(周易)预测学》、《(周易)美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