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民国烟雨梦民国风流
他三入佛门,与妓女交往,贪吃成瘾:终其所有,不过是在寻找迷路的自

他三入佛门,与妓女交往,贪吃成瘾:终其所有,不过是在寻找迷路的自

作者: 深夜冥想家 | 来源:发表于2018-09-11 18:44 被阅读1次

    0

    在大师辈出的民国,佛教界也出了两位奇人,合称“南社二僧”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和苏曼殊。

    他们俩都天资聪颖,宿植慧根,可命运则大相径庭。李叔同功德圆满、修成正果,苏曼殊却饕口馋舌,暴饮暴食去世。

    丰子恺说过人生分为三层境界:

    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就是宗教。

    弘一法师一层一层地攀登,最后踏上最高峰。

    苏曼殊正准备从精神生活登上灵魂生活,意外地失足跌回到物质生活,正是犯了“财色名食睡”的“食”,令人不胜唏嘘。

    苏曼殊是性情中人、多情柔弱,他毕生没有勇气正视童年阴影,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1

    苏曼殊祖上三代是洋买办,父亲苏杰生在日本经商的时候娶了位姬妾河合仙。可父亲意犹未尽,还与河合仙的妹妹、时年十九岁的河合叶子私通,诞下了苏曼殊。

    十九岁的河合叶子根本没有成为母亲的准备,把儿子托付给姐姐河合仙,随后嫁给一位海军军官,母子毕生不相见。苏曼殊自幼就与姨妈相依为命。

    苏曼殊四岁的那一年,在东京遇到一位相师,他留下冷冷一句“是儿高抗,当逃禅,否则,非寿征也”。

    苏曼殊天性高傲,最好遁世参禅,否则很可能不得终天年。魔幻的情节与《红楼梦》何其相似,林黛玉的三岁那年,也有一名癞头和尚路过,劝说黛玉出家,才能保一生的平安。

    6岁的苏曼殊回到老家广东香山,入读私塾。可是扑朔迷离的身世,没少遭到宗族亲友的白眼排斥,连他都怀疑自己是拖油瓶。

    后来姨妈河合仙与父亲解除夫妻关系,苏曼殊在大家族里更加孤身孑孓。

    12岁的那一年,苏曼殊身染疟疾,却无人嘘寒问暖,甚至被持家的陈氏丢弃在肮脏破旧的柴房自生自灭,饱尝饥寒,差点成为阎罗殿上的饿死鬼。待父亲赶回家找大夫,才万幸地捡回多舛的小命。

    经过此役,苏曼殊顿感世间无处容身。三界如火宅,何处安稳?苏曼殊把目光投向清净地,他三次进出佛门。

    第一次,苏曼殊在广州的广化寺安顿下来出家。然而他可能在家里受饿多时,苏曼殊看到鸽肉,忍不住大快朵颐,违背了清规戒律被人发现。寺庙的方丈不依不饶,严厉执法把苏曼殊逐出山门。

    从此,馋嘴成为他一生难以戒掉的坏习性。

    16岁初恋受到重大的挫折,苏曼殊又回到佛门求安慰,成为沙弥。广州浦涧寺的方丈,看他为情所困好心收留,望他挥慧剑斩情丝。但当时在清净的寺庙里,苏曼殊依旧一副惨淡苦愁。

    他说:“今虽出家,以情求道,是以忧耳”。

    菩萨以无私的大慈大悲下化,故能上求佛果。苏曼殊以男女之情爱求道,那无异于“水中月”、“镜中花”,枉入一趟佛门,不久苏曼殊胜再次还俗。

    第三次20岁的职场失意,苏曼殊再感到人生毫无盼望,来到广州的海云寺又剃发为僧。恐怕苏曼殊有一颗遁世的心,但无坚毅的誓愿,他不堪忍受修行之寂寞、清苦,最后他盗取了一位刚去世师兄的僧人度牒,以“花和尚”的形象行走江湖。

    在苏曼殊第三次出家的时候,他的父亲病危,临终要见儿子一面,但是苏曼殊狠心拒绝,连丧礼都没有参加。苏曼殊没有为自己的绝情粉饰、也没有再提及家里的情况,他只想与自己的原生家庭撇清关系,一刀两断,毕竟说多了都是怨恨。

    2

    虽然苏曼殊在自己的大家族庭里遭受排斥,但在滚滚红尘的社会却大受欢迎。他的交友圈子有很多后来名震民国的风云人物。

    苏曼殊从日本留学回到上海,中文程度不高,陈独秀却手把手教他作文写诗。

    章太炎曾经与苏曼殊结伴西游、朝圣胜读,可惜未能同行。

    孙中山还曾经接引苏曼殊到自己的寓所养病。

    苏曼殊在社会混得开,原因在于他的才学、率真、清白。

    即使高朋满座,始终意难平。苏曼殊生性多情,喜好出入风月场所,更夸张的传言是全上海的歌伎都认识苏曼殊。他与妓女的交往是盼望得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

    因此苏曼殊始终能坚守男女大防的底线,他和柳永一样,只是物伤其类,为她们写诗作词,感怀她们不幸的身世,沦落风尘,同时安抚自己童年的伤口。

    在文坛上,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作为民国第一部成功的小说,使他成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

    《断鸿零雁记》明显是苏曼殊的半自传体小说,故事讲述主角渡东瀛寻找母亲,还有一段悲怆的三角恋。在苏曼殊的小说里,经常出现女性倒追男性的情节,并不是他的思想有多开明,只是他对母爱的渴求。个人的精神伤痕,在他的文学创作里,闹起一出又一出的悲情故事。

    3

    苏曼殊亦缁亦素,使人难辨他是花和尚还是仓央嘉措。

    除了诗僧、情僧,苏曼殊还有一个绰号叫糖僧。

    他在日记里写到自己曾在杭州一天吃了三十包酥糖,他的朋友调侃“想是大师心里苦,要从苦处得甘来”。心痛时,吃颗糖,告诉自己生活是甜的。人生太多苦恼,何以解忧,唯有酥糖。

    对自己生命的放任糟蹋,他也是日记里毫不掩饰:“食生姜炒鸡三大碟,虾仁面一小碗,苹果五个。明日肚子洞泄否,一任天命耳”。会不会拉肚子甚至闹出大病,他都听天由命。

    人的身体那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苏曼殊的暴饮暴食终于酿成恶果,他患上脑疾、痢疾、咯血症、肠病、肝跳症等等重病,医院对他的饮食严加看管,但是他依然逃出医院,继续大吃大喝,胃病积重难返,神仙也没药可治了。

    为什么苏曼殊如此地折腾自己?

    陈独秀曾说:“苏曼殊眼见举世污浊,厌世的心肠很热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于是便乱吃乱喝起来,以求速死。在许多旧朋友中间,像曼殊这样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的了。”

    4

    苏曼殊对童年的经历始终无法释怀,同时民国社会动荡黑暗,哀生民之艰难,五浊恶世不堪其苦。在佛教和古印度,有的修行者会通过绝食,从而进入下一次轮回投胎。

    苏曼殊的自杀方法恰好相反,他神经性的贪食,既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求自我毁灭。可见他披上了袈裟,但是“云空亦未空”,娑婆世界的悲苦让他迷茫,却没有逼发出修行的誓愿。

    “无端狂笑无端悲,纵有欢肠以似冰。”

    这是苏曼殊描述自己的一句诗,他是性情中人,深得师友的携带扶持。但短短三十二年的人生,对原生家庭的创伤依旧耿耿于怀。故此中年早逝,世间少了一个才子,又少了一个潜在的高僧,使人深感惋惜。

    苏曼殊死前遗言: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即使枉入红尘,也慈悲地盼望一切众生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翙尘思考录:无论他是怎样的和尚,我都喜欢和钦佩他,同时也怜悯。
        深夜冥想家:@翙尘哥哥 把他跟李叔同相比较更不胜唏嘘,他本应该活得更好,他本应该有一番作为。

      本文标题:他三入佛门,与妓女交往,贪吃成瘾:终其所有,不过是在寻找迷路的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tp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