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懒散散,断断续续地写了一年文,其实总字数才十三万多字,一册薄书的厚度,归算到天,每天才300多字。也好意思作总结,真是觍着一寸的厚脸皮,扇自己几个响亮的嘴巴。

说是厚脸皮其实也不是冤枉的,哪个脸圆的人是一张瘦脸,薄脸呢呢?何况,我的脸圆得像一个球,一张饼,这是高中时代有位同学对我的印象。好了,作践完自己了。我知道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稿费,稿费,稿费。说到稿费我就尴尬得想钻地缝。
“什么?难道一分钱稿费也没有。”你嗫嚅着张大了嘴巴。
“这倒不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稿费还是有的。”我嘟哝着否定。
亲人笑问:“你写了这么多文章,得了多少稿费呀?”
朋友笑问:“你写了那么多字,得多少稿费呀?”
母亲叮咛:“动脑筋最费神,打赏你几个铜板,买核桃补补脑。”
各位亲友友情赞助二块,五块,十块打赏的铜钱每月买核桃是绰绰有余。我尚可觍着脸,自我解嘲地说,我写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君不见,闲人一年到头摸手牌,你若问他,“今年赢了多少钱?”他会搔搔头,尴尬地笑笑,“玩个开心。”
写作以遣怀,好比说话,话说得多了坏情绪就烟消云散。几箩筐文字垃圾从心底汩汩流出,于他人有益或无益,大多是无益的。(我有自知之明)而对自己却是有好处的,不吐不快,总觉得欠着文字债务般。写完文后,瞬间,心旷神怡,豁然开朗。
一开始在简书写时,隔三差五有编辑约稿,问有没有兴趣兼职,并答应是有稿费的。无奈得迎合大众审美观,甚至是我认为的低级趣味,实在是写不来,也没兴趣写,宁愿沉侵在自娱自乐中。严肃的文字写来,却是道行尚浅,不能成器。
写作一年,13万字,两万多字首发于地方公众号,其余首发都在简书。陆陆续续认识了好多的大咖大神,被他们的光芒照射,都不好意思现身了。作为一只小萤火虫的我,那么小,那么弱,隐身于漆黑之中,赖着尾巴上的一点小光芒将自己照亮前行。
回到文初,回答一下“写作一年,稿费有多少?”,用孔乙己的话回答,“多乎哉,不多也。”一年的功劳,六七百金条。除了不多的陌生人贡献的力量,我妈成了我写作路上坚实的后盾,不厌其烦的赞助人,还有各位亲人,朋友,同学的支持和鼓励也都让我暖心。
我收到的最高赞赏是一位初中的老同学给的,他自己不写文,我俩也不是深交。他在我的朋友圈点赞,并告诉我,“每篇必读,老同学”,尾随着一个翘起了大拇指。“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不正是我在写作路上追求的吗?当时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让我在迷茫的路上不再犹豫不决,而是跨步向前。不然,怎么对得住那么多看好我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