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搞清楚这个目的后,显而易见,“收拾东西”仅仅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
断舍离将家里大量的杂物,通过三层筛子进行选择取舍
1.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2.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3.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总是不断感叹着“太浪费了”和“以后可能会派上用场”。意识总是徘徊在过去或是将来,却没有脚踏实地正视眼前的问题,以至于人生的“现在”成为一个空洞。
清除忘却物,抛弃留恋物,筛掉不合适不愉快的东西。只有将杂物压缩到这一步,才能真正进入“收纳”环节。
收纳指南1
三分法:断舍离把分类作业分为三个要点: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把自己想分类的杂物按大中小分为三类,然后再重复三遍,小分类部分完成才正式进入收纳阶段。
人们的大脑已经非常熟悉,把事物分成三部分的方式,二分法会形成对立,四分法则事无巨细,会导致遗漏。
收纳上的分类思维方式也能磨练工作上必备的技术,能在生活中锻炼工作的思考力,进行断舍离式的收纳也是很有价值的。
收纳指南2
“7•5•1”法:指的是进行杂物收纳时,对收纳空间的物量进行的大致估测,根据不同的收纳情况,将杂物总量压缩到收纳空间的七成,五成,一成。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这个比例其实是为了建立物品进出的通道;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
限定杂物总量,从自我轴和时间轴认真进行杂物取舍,才能让居所的各个地方产生出“留白”,用于创造更加有内涵的美的空间。
收纳指南3
1out1in法:反复进行这个1out1in后,我们会深刻领会到自己收纳的东西越来越喜欢 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品味在逐渐的提升。
“先出”的概念与新陈代谢或呼吸运动也是相通的,有意识的先出后进,才能唤起良性循环。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物,同样也能用在事和人上。即便多么想拥抱崭新的有魅力的人事物,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把之前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收拾”干净,整理清楚,这才是断舍离的思维方式。因为先处理之前的关系,才能切实的提升再一次的“获得”的质量。
断舍离从切实能出成绩的小地方着手,是加分法,也就是尽管得分较低,全力集中在“达成事件”上,一点点的增加成就感。
小地方获得的小成功的不断累加,能给人以勇气和信心去面对自己的老大难问题。
面对家庭、工作上的种种不称心不顺意,我们会不由自主的给自己扣掉分数,那么,在断舍离的实践上就多给自己加分数,自我表扬“又扔掉一件杂物,成功了”,给自己的“自信心账户”一点点的转账存钱。
有很多“必须去做的事情”,却“提不起劲儿行动”,这种有心无力的状态持续下去,会过度泄露我们的精力(精气神),这才是真正的太可惜了,这时候我们有必要重新回到原本的出发点,现在的自己,负载的人、事、物已经过大过多了,东西多的人往往面临的事情也多。首先,压缩一下自己要处理的事情,然后从最简单的一小点开始实践断舍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