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我最近有个辩论赛,你能不能帮我找找论据。”
“问题不大,说吧,啥题目”
“大学到底该不该谈恋爱”
“你方主题是?”
“不该”
“那你觉得该吗?”
“该”
“这......”
今天先不说正事,咱先来娇娆造作一番。一般致谢都放在文末,可考虑到很少有人能在文末时还会集中注意力,就将其放在开头吧。
致谢:
我的众多帮助我转发却没有告诉我但是被我不小心看见之后眼眶逐渐湿润的朋友们,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的众多做公众号期间认识的学弟学妹前辈长老们,你们珍贵的意见,还有交流的时候迸发的灵感是我宝贵的财富。
我的少数每次发文章必然打赏或者积极的专门到文章里找广告要给我点的好奇心爆棚的热心网友们,打赏服务通知和公众号广告收益成为了我每天日更的动力。
还有我想特别感谢一个人,一位未曾谋面,甚至都不是微信好友的粉丝。
昨天发布的文章中,我讨论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他回复了我,观点想背,好胜心不断驱使着我去找各种论据来反驳他。但就某一刻,就是某一刻,他给我的另一篇文章打赏了两块钱。我开始有些波动,脑子转速逐渐放慢,心跳逐渐平稳。我为什么要吵赢他?他说的很多话不是也很有道理吗?他为什么能做到心平气和的来打赏我,而不是直接取关或者举报?
如果你想进来找到一些大学到底该不该谈恋爱的答案,恐怕不能如你所愿了。
其实我们每天都深陷于或者旁观于各种各样的争论,娱乐圈,球星圈,微博头条,观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从网络生活到虚拟生活,我们情绪激动,亢奋至极,码字极其迅速,写的那些话恨自己为什么高中写作文的时候没有想到。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甚至自己都佩服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然而往往没有换来对方的,好吧,行吧之类的充满征服感的回复。
其实我想问的是,辩论到底有没有输赢?这是另一位优秀的朋友提出的问题。我们最终达成了一致,辩论没有输赢,辩论赛有输赢,但即使辩论赛赢了,对方辩手真的心悦诚服吗?不见得。
我未曾做过辩手,也很少观看过辩论赛,对于一辩二辩三辩的理解也并不深,但这不妨碍我作为局外人来细品辩论。
接着说一开始的话题,“大学到底该不该谈恋爱?”。我曾经因为这些带点蠢味的问题大骂学校组织辩论赛的不是人。
朋友认认真真跟我说,她的论据是“不该谈,谈恋爱的话,就会耽搁学习时间,学习就不好了”,对方论据是“该谈,谈恋爱的话,有助于加深对异性的认识,这对以后步入社会做好了铺垫”。听完之后,我问她,“你认为对方说的有道理不?”,她点点头,“你认为你说的还有道理不”,她依然点点头。“对不起,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每次说到这个我都会非常直男的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奇怪,单从问题来说,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说该谈的,是说自己可以学到东西。说不该谈的,是说怕耽搁时间怕自己学不到东西。我们再来深入一下,谈或者不谈都是从自己出发,对我有利,谈,对我无利,我不谈。我是否可以直接定性为自私?谈恋爱好像是跟另外一个人谈的是吧,那么有考虑过另外一个人的感受吗?谈恋爱不应该是遇上了,大家觉得很合适,互相喜欢,然后再确定关系谈恋爱吗?为什么要在美好的青春年华上面加上很功利的几句话呢?
其实说到这里,有很多人会觉得有道理,但也不排除很多人会觉得没道理,或者觉得我说的言过其实。其实就是这样,我不会把你说服,你也不会把我说服,真正能说服自己的只有自己。辩论的目的不在于输赢,而在于交流,多种思维的碰撞,多种想法的汇聚。我在写字的时候每次以这样的斩钉截铁的陈述句写下来的时候,都会有点后怕,我怕被喷,我怕被反驳,我怕被定性。
那我来说我们都知道的一个道理,世界上独立的思想有60几亿,思想的统一是最艰难的统一。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经历的事情也不同,为人处世方式,三观的形成过程也不同。
在我们固执的认为另一个人错的时候,应该也会有人固执的认为他对。
所以如果是非底线问题,不要跟他再争的面红耳赤了,要不再仔细看看他说的话?也许有那么一两句你确实以前不了解,现在恍然大悟,刚才却因为面子上过不去就选择没看见?
不断的交流,减少无谓的争论,也许事情会有些不同,也许你会多那么一两个跟你观点不同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