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十年,依然滚烫

作者: 孟永辉 | 来源:发表于2020-08-12 10:15 被阅读0次

文/孟永辉

滚烫,是雷军在小米十周年演讲上传递出来的最为直接的感觉。庆幸的是,这种滚烫的感觉依然还在,甚至还将持续驱动小米的发展。抛开了宏大且神秘的商业逻辑,雷军的演讲是从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开始的,并且在这些小故事的背后总是会有一句有哲理的话作为总结。然而,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并没有太多的造作,或许这是实践出真知的最好体现。

我并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米粉,对于小米的认识同样和大家一样是从小米的低价开始的。直到现在,我开始使用小米生态的产品,尽管多半是处于低价,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我却发现了小米产品在价格之外的更多优势,比如设计,比如酷。

雷军用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完美地为我们诠释了他的“劳模”称号,在这个三四个小时的时间里,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的是雷军以及其治下小米的滚烫,正如他刚刚创立小米时候喝下的那碗小米粥。我相信正是因为这种滚烫,才支撑雷军,支撑小米走到了今天,而且这种滚烫必然也将继续支撑小米走向未来,一往无前。

仔细梳理雷军这三四个小时的演讲,我发现几个关键词值得我们去思考。这是一种感觉,我能够把这种感觉归纳总结出来已经算是不错了。这几个关键词不仅让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小米的过去,同样可以让我们更加精准地把握小米的未来。

第一个关键词:互联网

用互联网的方式造手机,是雷军一直在强调的,同样是小米一直在坚持的。在十周年的演讲中,雷军对此做了比较精辟的总结,即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外界对于用互联网的方式造手机或许依然有很多的非议,因为在很多时候,互联网已经和概念、营销等字眼绑定在了一起,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对小米的互联网逻辑并不认同。

然而,小米却用了十年的时间向我们证明了用互联网的方式造手机并不是什么空话,而是真正可以付诸实现的。至于那些并未真正用互联网的手段去真正改变一个行业的人,只能去抱怨互联网是一个噱头和伪概念了。那么,小米为什么成功了呢?我认为,这源自于雷军以及其领导下的小米对于互联网的深刻理解,并且在深刻理解的同时,他们还真正将互联网的思维运用到了小米公司的发展当中。这才是关键。如果仅仅只是理解,却无法应用,说到底还是书本上的东西,无法进行商业化,到头来就只是空谈而已。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他发给了我一个雷军在公司试着开卡丁车的视频。看到这段视频,我告诉他,或许,国内已经很少有像雷军这样真正具备互联网特质的老板了。他问我互联网特质是什么?我说,互联网特质是开放、共享和自由。和雷军将互联网思维归结为“七字诀”不同,我则是把互联网思维归结为了“六字诀”,即开放、共享和自由。

现在,小米生态体系的打造,其实就是秉持着开放的互联网思维;小米操作系统MIUI的不断开源,其实就是秉持着共享的互联网思维;雷军开着平衡车、开着卡丁车在公司游弋,其实就是在向我们展示着自由的互联网气氛。其实,互联网思维已经流淌在了小米公司的血液当中,雷军只不过是把这种灵魂进行诠释和表达的那个人。

第二个关键词:创新

在中国这样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上,创新是确保一家公司可以脱颖而出的关键。小米经过十年的发展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与它的不断创新是分不开的。很多人或许又不认同了,在他们看来,小米并没有任何创新。这或许和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太一样,我所认为的创新并不是要创造一种技术,创造一个行业,我理解的创新是“微创新”。

首先,小米的创新体现在商业模式上创新。无论是软件+硬件+互联网的“铁人三项”的造手机的创新,还是小米生态经营模式上的创新,其实都是这些微创新的主要表现。从表面上看,这些创新点其实大家都司空见惯,但是,真正将这些创新进行落地的,或许只有小米一个。不管是哪种创新,或许只有真正落地和应用,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如果缺少了落地,一切都是打嘴炮。

其次,小米的创新体现在产品的创新上。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小米给人的感觉就是低价。但是,正是在这些低价的产品上面,小米同样进行了一些创新。无论是硬件上的迭代升级,还是软件上的持续优化,其实,我们都可以体现到小米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

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人会对小米的创新持鄙夷的态度,或许,仅仅只是因为他们关注的是具有颠覆性的大创新,而对小米这些微创新并不关注罢了。在他们看来,这些微创新可能是抄袭和模仿。但是,在我看来,正是由于这些小米的微创新才一步步支撑小米不断突破,最终从搏杀激烈的市场当中脱颖而出,真正用小米的“小”,成就了小米十周年的“大”。

第三,小米的创新体现在真正把用户当人看。真正把用户当人看很重要,做到这一点的公司,它所开发的公司,它所生产的产品才能被用户买单。小米十周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它其实是真正把用户当人看的,真正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寻求满足用户需求与公司自我发展之间的平衡点。

雷军在十周年的演讲当中,讲了一个MIUI的例子。他说,MIUI推出的时候,只有100个人是忠实用户,他们为了感谢这些人,在MIUI系统的开机屏幕上打上了这100个人的名字。后来,MIUI的用户上升到了200人,300人,800人。为什么?其实说到底,就是因为小米的创新,它真正把用户当人看了,用户真正愿意为它买单了。

第三个关键词:激情

激情,其实并不是每天歇斯底里地呼喊口号,而是可以持续地做一件事情,最终把事情做到极致,做成。说实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年,我依然可以从雷军十周年的演讲当中感受到他创业之初的那股子热情,这种热情依然还在,并没有因为时间而磨损,或许这是他把本次十周年的演讲主题定为“一往无前”的根本原因所在。

不过,同雷军在演讲当中提到的“R U OK”来源的解释,还有和格力董明珠的赌注的解释不同。我更加愿意把这些看似段子的片段看成是雷军及小米的激情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理解的激情,并不一定要每天工作多少多少小时,而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并且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客观开放的状态,将那些看似不太可能实现的目标付诸实现。

其实,“R U OK”是小米在印度市场开拓时出现的,那个时候,雷军是为了给海外的拓展团队加油鼓劲上台表演,结果被做成了鬼畜视频,最终成为了他的标志性动作;而与董小姐的10亿赌注则是为了烘托节目气氛做出的。虽然,这些都不是雷军的初衷,但是,我们看到的是雷军却把这些调侃当成了一个目标,并且为了这个目标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把这些看似调侃的片段,变成了现实。

另外,我感受到的激情,还表现在雷军十周年的演讲用了三四个小时,还有每天坚持走路。这没有一点激情,你是无法做的。不信,你演讲一个试试;不信,你走上一个月试试。当和他一起出发的很多人都开始退出江湖的时候,雷军还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创业激情,并且持续不断地达成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太可能实现的目标,没有一点激情可是不行的。

凌晨起床,我把雷军在小米十周年上的演讲一字不落地看了一遍。从头到尾,我都在感受着一种滚烫的感觉。虽然我没有喝过小米成立时的那碗小米粥,但是,我却感受到了这种滚烫,它是任何一个创业者都应该有的样子。

看雷军十周年的演讲,不仅要看他讲了什么,我们还要去感受,感受那种创业十年依然少年的情怀,感受那一碗依然滚烫的小米粥。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

  • 小米十年,依然滚烫

    文/孟永辉 滚烫,是雷军在小米十周年演讲上传递出来的最为直接的感觉。庆幸的是,这种滚烫的感觉依然还在,甚至还将持续...

  • 依旧怀念,依然滚烫

    似乎忘了以前的日子,但好像又记得,模糊的让人不得已唏嘘,失去的总是最珍贵。 清晨的乡村,是别有一番宁静,泥土混杂着...

  • 每日一餐

    来不及吃完剩下的早餐,新鲜滚烫的小米鱼片粥

  • 2019-05-26

    虽然辛苦,但依然会选择滚烫的人生

  • 依然选择这份滚烫的人生

    没有人会拥有一路顺遂的人生,所以人们往往觉得别人的生活过得更好。 今天,闺蜜问我:“在简书写作,这么不疼不痒的收益...

  • 不忘

    已经快十年了,小米依然没有忘记徐天。 她是多么想要忘记他,她就是做不到,忘不了这个从来没有喜欢过她的人。 十年前小...

  • 「心之海」相信我还等你在老地方

    不去想世事沧桑 也不管有常无常 曾经的誓言依然滚烫

  • 小米8探索版开卖,网友要大战黄牛啦!

    记得在小米8发布之前,很多网友依然坚信此次发布的是小米7而不是小米8,然而实际上小米却跳过了小米7,直接迎来了小米...

  • 我依然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好久以前就一直被好友安利《北野武的小酒馆》,奈何一直没有机会拜读,这两天晚上恰好没事儿,书又刚好在身边,那么此时不...

  • 星河依然滚烫,人间再无理想

    1、我在等一个人 不知道他的名字 不知道他的年纪 也不知道他的声音 但我和他看过同样的黄昏 走过同样的雨季 停留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米十年,依然滚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dp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