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个人喜欢的作家很多,可你最爱的却往往只有一个。入你眼,知你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其他再多作品,无论褒贬不一,却抵不过她一句正中心扉。
饮酒。待月。看花。听雪。拾梅。祈愿。
这大概对苏枕书最简单的概括。
我一直坚信,一本书之所以能够吸引到读者。无非原因有二,第一,内容真挚,感情细腻,和读者产生共鸣;其二,书的封面整洁耐看,乃是入人眼的第一准则。
大学二年级,熟识了校园的所有风景,我便常常跑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文学艺术书库囊括了国内外大家的所有作品,我却一眼就瞧上了枕书的作品,《连生》。
淡淡的笔触,细腻的勾勒。陆青野和宋熙明亦师亦友的情感,彼此依靠,互相共同的话题,大概是校园里最值得称道,却也最让人向往的感情。
有些事终年不遇,有些人连起命脉。从踏上漫漫求学路,再到学业上的各种难处,甚至与宋熙明缔结婚姻,得到家人的认同与理解。无论曾经是怎样的桀骜不驯,却终究会随着年岁渐长,收起幼年的棱角。在不断的否定与迟疑中,收起所有棱角,投入新的身份和生活,低眉婉顺,落到尘世里。
并非让步与妥协,自然责任,使然。
“从旅馆窗口向外望去,田野枯干,细雪飞扬,模糊灯火亮起,映着视野里大片苍蓝湖水。还不知不觉,彼此胳膊已互相搂抱,完全出乎自然,几乎是同时。周遭一切沉落入昏黄夜色。”
明明是那样的理所当然,却又是那样的自然而然。枕书笔触衔接,让人沉醉而不自知,恍然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后来真是不可收拾,找出了她所有的作品,一气呵成,全部读完,还觉意犹未尽。
枕书来自南通,有很温和的邻家气质。而我本是爱极了江苏,尤其南京的历史底蕴,这让我对她的印象又好了几分。零八年她来到我的故乡,重庆,就读西南政法大学。哇,那时想,果真是很有缘分。
她的模样,温婉平淡,却是我想象的样子。养在深闺人未识,却又自带一份安然,连微笑都是那样温和。我很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遇见她呢。
就连她的样子,也和我想象一般。说是喜欢这位作者,更不论说,是喜欢上了枕书笔下的人。《连生》、《阑珊》、《岁时记》、《不许流光入梦来》......细读她所有的作品,你会发现,每部作品里的人物都是相互穿插,彼此共存的,只是不同故事的主角不同,但你又能发现彼此之间深刻的联系。
枕书笔下的京都,日本风物景色让人向往。多少人物的疏离,多少琐事的堆积,似乎在外人眼里就是趋于平淡。或是不自知罢了,却依旧让人潸然、沉痛、惋惜、流连,仿佛不是世上真正存有的故事。
然而生命里有多少难以理清的故事,所有故事都多少出于生活原型。
年岁渐长,气自华。“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枕书来自江苏,从小文史熟络,积累了许多,也是她后来行文字句带有通透底蕴的缘由之一。于是取名,苏枕书。
至此,爱极了她的文笔,爱极了她笔下的所有人物。但也会想,她是否也会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因为偶然而识她,念她,评她甚至写她。有这样一个粉丝,竟会因她笔下的文字,而爱上了她笔下的所有地方,京都的潭柘寺,京都的味噌,一切都很美好啊。
或许一个人年岁渐长,经历颇多,谈吐随着阅历丰富而更加多彩,将所有了解的东西融于一体,植物拓本研究一样在枕书的作品中显现。
终有一天,人们都会从象牙塔走入烟火人间,体会人生各种冷暖。
我长久凝望这座城市,缓缓与之接近,直到可以看清灯火的来处,流水的街衢。漫长的路途,我曾探寻各种行走的方式,无论多么笨拙,或者痛楚,终于有一天都会好的。
如此冰凉的夜晚,旧梦重回,光阴凝滞。
少年情事老来悲,不许流光入梦来。
愿用月草花,染我白衣裳;
哪怕朝露后,变色亦无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