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丨往事

作者: 零度寒冰 | 来源:发表于2024-07-22 17:56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日,群主出专题主题写作:童年,伏案良久,提起笔却久久未落下,思潮翻滚,不禁扪心自问,有多久未去打开心中的门,回忆儿时的种种了?好像很久很久了,久到以为都忘却了童年,可那一段岁月明明是有记忆的啊!想了许久,终于想起了一些过往的点点滴滴,遂提起了笔,记录一二,不只为完成作业,也为往事,那段逝去的童年,做个纪念!

    我出生在新疆省阿克苏地区一师一个偏远的连队,如果对连队这个概念不懂,那就把它想象成农村的一个村庄。这个连队不大,百十户人家,四周被大片的棉田所包围。这个连队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朝南、朝北走个三四公里,便是一望无垠的沙漠,朝东,走个二公里左右,便被一条长长的、宽宽地鸿沟阻断了通往向东的沙漠,向西,则是一条通往团部(请理解为乡镇)的主干道,一师各个连队就以这条主道为中心,依次错落排开,连队与连队之间,相距很远,中间隔着的,有纯地理上的不宜开垦种植棉花的沙漠,有棉田,有鸿沟的阻断,连队和连队并不直通,想去另一连队,就从连队上主道,往西走,一直走,驴车也好,自行车也罢,近的一小时左右到达,远的可能就要花上七八个小时了,好在,从我有记忆以来,这条主干道,便一直是柏油。而我所在的连队,便是这条主干道的尾端,过了连队入囗的柏油路,直对的就是那条且宽且长的鸿沟,蜿蜒南去,去往神秘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没有尽头,只有那池咸水,发着幽绿的光,缓缓流动。

    这是我小时生存的地理环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花费大量笔墨来介绍地理环境,是有益处的。它决定了我小时的认知。很小的时侯,我认知的世界,就是我所处的连队,我以为世界就是这么大。生活的世界小,也有小的好处。我们无法外出,便都聚拢在这小小的世界里。那时的孩子很多,一人高呼,后面会跟很多很多小孩子。可能你会奇怪,那么百十来户的人家,怎么会有那心多孩子?不用奇怪,新疆因为大,刚解放时,地广人稀,响应国家号召,每家至少生了二至三个孩子,电视就一个中转台,周一至周四只播连续剧,周五体育,周六周日是娱乐,我们小孩子,不管多小,白天都是要去地里帮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有晚上,才是孩子们的乐园,捉迷藏、丢沙包适合男孩女孩,当女孩多时,女孩就会组队跳皮筋,男孩子则会分成两队来斗鸡,很简单的游戏,我们往往会玩到夜里12点,直到大人们一一骂咧着来找回自家孩子,直到实在没有人了,每日孩子们的狂欢才会结束,连队才会重新回归到宁静。

    小时侯的日子,简单而快乐。而白天空闲时,做的最多的,便是和父亲去沙漠里捡过冬的柴。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我们这地广人稀,树便是防风沙的宝贝,是严禁人们砍伐的,大人们便会驾上牛车去沙漠里捡。沙漠中枯死的红柳枝,砍下是很好的引火材料,它被风沙吹出地面的长而粗的枯根,拉回家劈了开来烧火做饭,又耐烧,又耐熬,劈小点,是做饭的柴,劈大些,则是冬天取暖的来源,那时没有煤这种资源,大家冬闲都会去沙漠里捡拾,捡的多的,堆叠而起就是院墙,小时侯的印象中,很多人家的院墙,用的就是粗大的红柳根。

    而我喜欢跟父亲去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那就是捕鱼。去捡柴我肯定是弄不动的,有时运气好,多朝沙漠里多走些路,偶然会遇到戈壁里的下雨过后积下的浅水坑,这种坑里的水一般都不深,只会到脚背,坑里都会有鱼,很好抓,这才是我的主业。父亲去捡柴,我便去抓鱼,等他捡好了柴,再来帮我抓,于是,很快我们便会抓上2、3袋(化肥袋)的鱼。回家后,母亲便会把小鱼(很小很小)的洗干净,一半晒成咸鱼干(我们这的鱼是咸水鱼),一半洗净晾干后用油炸干,便是那个缺少零食的年代,我们最好的零食,大些的鱼,母亲便会做成菜来,那是我一直不曾忘记的妈妈味道。

    童年的时光,短暂而快乐!上学时,便去了团部住校,在家的曰子少了,一星期回家一趟,孩子们便聚到了学校,再后来上初中,一月回去一趟,父亲也离我们而去,再后来内地上学,离家更远了,一年回一趟,再后来,小时的玩伴因为见了更大的世面,同龄的孩子如今散落各处,终究一个也联系不上,而我,也在另一个城市安了家,接来了母亲,幼时的童年,随着兵团的发展,终于没有留下一丝痕迹,找也找不到了。如今的连队,没有一家认识的,连队后的那条鸿沟也被架上了桥,通向了更多更远的地方,唯一不变的,便只有连队周围的粗大白杨,向下扎着根,向上展着枝,依旧蓬勃茂盛,默默记录着我们这代军二代逝去的童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年丨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fy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