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考!快与慢》④:小样本率错误和锚定效应干扰

《思考!快与慢》④:小样本率错误和锚定效应干扰

作者: L_P理财 | 来源:发表于2018-09-14 18:48 被阅读31次

    大家好,今天继续《思考!快与慢》的解读,前面我们用了三篇文章解读了书的第一部分:系统一与系统二的区别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思考的影响,接下来我们看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启发法与偏见。


    大数法则和小数定律

    先来看一个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书中举出一个案例:美国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对3141个县的肾癌病发病率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率低的地方都在中西部,南部和西部的乡村,这些区域大部分都是共和党管辖,那么你的系统2可能很快就工作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共和党有什么政策影响了肾癌的发病率呢,或者觉得乡村生活方式健康等等。

    但先别忙着下结论,另一部分肾癌病高发的地区,也是乡村,那么大家的解释就是医疗条件差,高脂肪饮食等等,那么同样是乡村,怎么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答案呢?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到底是不是共和党管辖,而在于乡村地区人口少,所以样本率低,什么奇怪的事都有可能发生。这是一个纯粹的统计学问题。


    小数定律的不靠谱

    比如你扔了10次硬币,结果都是正面,那么你能认为,扔到正面的概率是100%,或者你掌握了什么扔硬币的技巧?没什么关系,就是纯粹赶巧了,你扔了10次正面,但如果扔1万次,并不会改变各占一半的结果。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极端情况容易出现在小样本中。

    所以我们应该更相信大样本的统计,而不要去相信小样本率,比如电视收视率就是一个小样本调查,他的出错概率就会很大。

    样本率对于结论的影响,大样本率的结果更可信,而小样本率的错误比率高达50%,小样本率调查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从而得出对自己有用的结论。比如如果央行去售楼处门口调查200个人,那么这200个正在要买房的人,他们看涨房价的比例就会非常的高,最后得到一个数据,央行调查显示100%的居民看涨房价。又比如说你去养老院调查,也可以轻松得出结论,居家养老不如养老院更舒适,年轻人没时间陪伴老人等等。但这些样本本身就有问题,所以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为什么还会有人这么干,而且乐此不疲,是因为人们的系统一并不能够质疑这些调查,系统一只接受结论,所以只需要一个东西有明显的证据链,他就可以让一些人相信,并且得到传播,特别是负面的东西传播更快。而有些人虽然开启了系统二的质疑系统,但你也只能质疑证据,而不能质疑证据链推导出来的结论,但质疑证据的时候,你并没有有利的数据说明,比如你并不知道调查机构是在售楼处门口得到的看涨房价的数据。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经常对随机事件作出解释,比如隔壁老王家生了个儿子,隔壁老孙家也生了个孙子,所以你觉得我们家也会生男孩,但其实每次婴儿出生都有他自身的概率,并不会跟你家邻居生男生女相联系,有些人生了2个女儿,再生一个生出儿子的概率也不会超过50%,觉得很可笑吗,并不可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彩票投注站那些彩票专家,天天在那计算双色球的号码,其实就是犯了这个错误,每一次出号都是随机的,跟之前出过什么,之后出过什么并没什么联系,你在几十次的样本中,无法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

    所以科学归科学,有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去遵循内心的感觉,这可能就是一种自信心的表现。当你做了很多次成功的事之后,你就会觉得自己是个人才,而当你离婚,失业,你就会觉得十分的挫败感,用这种情绪再去做事,就往往诸事不成。

    对于小数定律的事件,样本缺失,并不能得出准确结论,这时候系统一得出的判断,并不正确,需要强行让你懒惰的系统二介入思考才可以。


    锚定效应

    房价越高越有人买

    锚定效应,就是说我们对某种事做出判断的时候,特别容易受到第一印象和第一信息的支配。比如看到价格上涨了,所有人就都乐忠于去炒股炒房,他们也反思,价格低的时候不买,价格高的时候追着买,这是不是傻?但仍然会去追。有些人研究理财投资,明明知道价值投资,应该越跌越买,不要看短期波动,但当市场遭遇下跌后,还是恐慌的卖出。

    有的时候更夸张,甚至毫无逻辑的锚定,比如让大家看到轮盘上的一组数字,只显示10或者65,然后问大家非洲国家占联合国的比例是多少,这种你根本不可能知道的问题,大家就会根据眼前的数字来随意回答。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遇到完全未知的领域,那么你先入为主的东西,很可能就成为你最后的决定。那么我们再想想,你去做投资的时候,是不是什么都不会,这时候你根本没有判别能力,所以别人说什么都对。这样非常危险,所以不得不说读书学习是我们投资自己最好的方式,只有你自己具备了更多的知识,才能够脱离锚定值,进行调整。比如成年人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8848米,你无法用锚定效应干扰他的答案,但你要问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并随便给他一个数字,他就很容易受影响。


    暗示的神奇作用

    暗示也是一种锚定效应,比如我们问你甘地去世的时候比144岁大还是小,这道题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含糊的, 你可能会说……小吧,很少见过人活到144岁,但此时我再问你第二个问题,甘地去世的时候多少岁,你可能就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 既然不是144岁,那么可能是100,或者110岁?这时候你就接受了我的暗示,其实甘地去世的时候只有79岁。说出一个144岁,大的离谱的数字,就是为了干扰你的预期。

    还有一个实验,说的是一个地方受到了环境污染,然后海鸟遭受生存危机,那么研究人员锚定一个问题,来促成这个事情的捐款,他们问,你是否愿意花5美元来,发现锚定值为5美元的时候,平均捐款20美元,当锚定值达到400美元时,平均捐款就达到了143美元。这时候有个锚定指数的概念,就是143-20=123美元,除以最高值400美元,锚定指数就是35%,表明增长100美元的初始要价就能带来平均值35美元的回报。但这只是理论上的依据,也并非绝对。

    锚定效应无处不在,有时是因为启发效应,有时候是因为调整不足,这个心理学现象在生活中更是常见,比如限购就是一种饥饿营销策略,有实验表明,每人限购12罐罐头的超市比不限购超市的销量提高了2倍,其实中国的老百姓更感同身受,不限购的时候,房价还涨不了多少,只要一限购,立马蹭蹭的涨。说白了就是饥饿营销。限购的限字就是锚定值,你要限制两套,他就争取买到2套,你要限制只能买一套,他甭管有没有需要,也要买上一套再说。当然这种营销举措,在各行各业都是有效的,那么多根本卖不掉的大牌,只要一加上限量款,立马就卖光了。

    而你在跟别人谈判,或者讨价还价的时候,先发锚定的人很重要,他会引导你进入一个区域。比如一件价值100元的衣服,对方一张口就是1000,那么你对折砍价500,他也能赚上好几倍。

    在公关事件中也经常遇到锚定效应的情况,当你不第一时间站出来回应问题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一个夸张的锚定说法,将整个舆论引向歧途。人都是爱听夸张的,负面的数字,这个数字越夸张越有传播力,他才不去管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这要求我们做公关的人,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给出锚定值,从而引导舆论的方向。很多娱乐新闻的事件就很好的验证了这个效应。


    总结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样本事件和锚定效应,是不是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呢?如果我们仅仅只是用系统一来处理问题,肯定会引发更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拉系统二出山,来帮助我们思考,而系统二的完善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来获得,从阅读学习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快与慢》④:小样本率错误和锚定效应干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ha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