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重要的一章。家长通常以为把孩子送到大学就完成任务了,但是很多孩子在大学会遇到各种问题,包括酗酒、嗑药、睡眠缺乏,还有挂科甚至毕不了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一条是大学生活需要更强的自主能力,不具备着这种能力,就会遇到上述问题。
这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家长对大学的正确态度。大学是个投资,是否读或者什么时候读都应该想好。高中毕业立刻进入大学,是社会的规矩,但未必适用每个孩子。第二,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已经准备好上大学。作者在这部分列举一系列的问题,家长或孩子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对孩子是否准备好产生一个基本判断。第三,如果孩子没有准备好该怎么办。作者列举了几类不适合立刻读大学孩子的类型,并认为美国可以向德国、丹麦、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学习,允许甚至鼓励学生被录取之后不立刻进入大学,而是休学工作、旅游或者参军。
这章结构很简单,就直接说主要内容了。
常见、并且日渐严重的大学生的问题
一位从阿富汗退伍后进入大学的士兵这样描述大学生活的混乱,“大学生活跟阿富汗军营里一样糟糕,但至少我们还有长官管着定时熄灯”。另外,美国大学生的压力也在增加,导致学生出现饮食和睡眠无规律、滥用酒精和药品等问题。承担了这么多压力,美国大学教育质量似乎也没见提高。调查表明,与高中毕业时相比,45%的大二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写作技巧和复杂思维方面没有任何进步;36%的学生读完四年本科之后,上述方面没有取得任何提高,尽管这个时期脑前额皮质层不断发育成熟。下面是具体的问题,可以对照一下国内的学校。
-
睡眠不正常
- 美国的学生通常在凌晨2-3点入睡,学生之间甚至将晚睡当作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而相互攀比。
-
无结构的时间
- 有调查表明,大学生每周花15-19小时学习,29个小时社交和娱乐。
- 高中生活是有序的、别人计划好的,时间具有机构。
- 大学生活的挑战是时间不再具有结构,大学是否能取得成功,计划和自制能力非常重要。
-
酗酒
- 美国大学生饮酒的原因正在发生变化。以前学生喝酒是为了高兴,现在是为了缓解压力。
- 书里并没有提美国大学生现在的压力有多大,从新闻上看,由于学费逐年增长,很多学生毕业以后会背上沉重的负担。
-
饮食无规律
- 25%的美国学生需要控制体重。
-
使用兴奋剂
对待大学的态度
- 上大学并非是一种权利。
- 很多中高收入家庭在孩子是否上大学这件事上不做选择,好像上大学是一项权利。
- 但是,孩子首先需要意识到自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 其次,让孩子读大学是一项很贵的“投资”,家长必须考虑是否、以及什么时候做这项投资。
- 高中毕业之后立刻上大学也不是一个规矩(Norm)
- 社会普遍认为,高中毕业没有立刻读大学,就意味着孩子或者家长很失败。
- 但是孩子的成熟时间并不相同,有时候需要等孩子足够成熟到能够独立生活再去读书。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已经准备好去读大学?
导致孩子大学期间失败的原因很多,包括缺乏学习能力、缺乏自觉和自制、过度焦虑、无法管理独立生活的逐项事物、精力和动力在高中期间耗尽、不善交际、或者大脑根本就没有达到一定的成熟度。为了判断孩子是否能够应付大学,家长可以对照检查下列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递进关系。
-
孩子是否接受对自己生活的责任?
- 如果孩子无法独立提交上大学的申请、完成自我陈述(college essay,描述自己特征的小论文),那么就不具备上大学的能力。
- 如果孩子把自己遇到所有的困难都归咎于他人,对自己就是不负责任。
-
孩子是否理解自己?(能理解自己太重要了!)
孩子是否知道下列问题:- 什么事情对自己来说很困难,这件事如何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 如果每天不睡足8个小时,她就会变得非常情绪化?
- 如果陷入焦虑,应该用跑步进行缓解?
- 什么时间工作效率最高,什么时候需要休息?
- 在大学期间,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寻求帮助?
对于上述问题有肯定的回答,不仅意味着了解自己,还意味这孩子愿意照顾自己,遇到困难时也愿意做出改变来适应变化。
-
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自制力
下列问题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答案,应该考虑让孩子延期入学。- 是否能够保持足够的睡眠并按时起床?
- 如果室友起居习惯不好,是否还能够不受打扰,按自己节奏生活?
- 是否能处理好游戏和电子产品?
- 如果使用兴奋剂和酒精,是否能做到适可而止?
-
孩子是否有足够的动力
- 很多家长在高中时看得很严,凡事替孩子计划,就像扛着孩子跑马拉松,直到看见终点线才将孩子放下,让其完成。但孩子毫无成就感,而且他们心理很清楚。
- 孩子没有经过努力就获得了奖杯,并不会取得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只有通过努力和投入,才能获得这种控制感。
-
独立生活的能力,包括:
- 是否守时
- 自己交罚单
- 自己去洗衣房
- 自己去医院并遵医嘱完成治疗
- 做出正确的社交选择
- 管好钱包和钥匙
-
应对紧张的能力
- 很多孩子无法选择健康的方式(跑步)应对紧张,而寻求酒精和药物。
-
孩子是否已经被高中耗尽?
- 一些孩子高中过得很煎熬,感觉不到快乐。
- 他们是否知道如何正确、健康地为自己减压,做压力管理,以及适当休息?
-
是否具备应有的学习能力
- 阅读和理解大学水平的教材,有能力完成作业
- 计划、组织、对不同任务做出重要性排序、准备考试
-
需要辅导时,是否愿意寻求帮助并且使用?
- 很多孩子好面子,不愿意接受课外辅导。
-
是否有能力处理复杂的社会环境
- 很多孩子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但是社会能力不强。
没有准备好上大学该怎么办?
五种类型的孩子不适合立刻上大学
-
劳工型(The worker)
- 高中被榨干的孩子属于这个类型。分数很高,毫无生机。
-
意义搜索型(The meanining seeker)
- 考试分数高,但绩点(GPA)低。
- 如不理解并认可为何努力,就绝不努力。通常是很聪明的孩子。
-
实用型(The pragmatist)
- 没有看清读大学的目标。
-
斗争型(The struggler)
- 学习能力不够,或者有学习障碍
- 大学里有各种精神疾病的学生并不少见
-
飘型(floater)
- 飘来飘去,对生命还没有打算,成熟度不够。
- 被扛着跑完马拉松的那种孩子。
考虑休学
- 德国、丹麦、澳大利亚和英国,允许甚至鼓励应届高中生先去接触社会,再读大学。
- 休学期间可以旅行、半工读(work-study)、入伍,以提高孩子的成熟度。(我给一些亲友提过,但没人认真考虑过,他们是没见过大学期间遇到问题的孩子。)
立刻就做
-
提早做准备。如果孩子在6月份高中毕业时没有做好准备,他在秋季大学开学时也不会做好准备。鼓励孩子提前准备越早越好,在他们九年级的时候就可以告诉他们大学是需要挣来的(而不是理所应当获得的)。告诉他们读大学需要他们在接下来的四年里获取和发展哪些技能,以说明他们为上大学做好了准备。告诉孩子,你希望在他们上大学之前的六个月就看到他们已经初步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错,而且有上大学的愿望,但是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告诉她关键问题是何时该去上大学,而不是是否应该上大学。
-
鼓励孩子获取工作经验。从事具体工作是否能成功,通常代表孩子在大学是否能取得成功。(重要!)
-
如果孩子已经准备好上大学了,告诉他们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为了有一个好的大学体验,需要做哪些事情。作为家长你要支持他们,但不要过多干涉;要跟他们保持联系,但不要纠缠。跟孩子们讨论,你怎么做他们会感觉舒服。
-
作为家长也要为即将到来的转变做好准备。需要跟孩子保持联系,但要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生活上面、告诉孩子,你的家永远是他的港湾。和配偶一起讨论即将到来的角色转变。
启发和感受
-
没有做好准备就进入大学在中国同样严重,学生不达标的现象当然也就很严重。不说别的,自己带过的本科生往好了说有一半不能毕业,这还是211。中国大学“严进宽出”,各高校有毕业率的硬要求,本章讲的问题甚至还被掩盖了。
-
中国没有Gap year怎么办?不妨考虑中途休学,当然休学不是在家呆着,而是如书中建议,去做点事情,让孩子成长。
-
中国大学生活仍然是结构很强的(structured),所谓“管理严格”的学校不外是在教学和生活上提供了比跟高中差不多的结构,朝九晚五的生活也是有结构的,真正无结构的生活发生研究生阶段。所谓中国有“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研究生、三流博士生”的说法,这可能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
学生经历过本科教育之后应该是什么样子,本来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没有之一),却很少见到有人讨论,共识和分歧也就无从谈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