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发现和欣喜,它源于对生活无比的爱。
汪曾祺说,人活着,就得有点兴致。写字、画画、做饭,明明是最普通的日常,他却深得其乐。他经历了人世的复杂,却天真得像个孩子,贪吃、贪唱、贪看、贪玩儿,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无心机,少俗虑。
鹦鹉史航说,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凡人琐事、市井人生、花鸟虫鱼、旅行见闻,在汪曾祺的笔下散发着温暖的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也因此,我特别喜欢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这本书。
这是一本可以让成年人会心一笑、发现自我的书。当现代人历数生活无聊的时候,汪老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卷烟火气息浓厚、妙趣横生的生活画卷。草木花石皆有情,生活处处都有趣。
比如,“茶炉子卖水不收现钱,而是事前售出很多“茶筹子”——一个一个小竹片,上面用烙铁烙了字:“十文”、“二十文”,来打开水的,交几个茶筹子就行。“
这个跟我小时候夏天去打水的情景是一样的,也是用钱买开水票。开水票是店家自制的,用硬纸壳剪裁,长短宽窄像大拇指大小一样,上边印着店家的公章。一般一个开水票可以打满一个小的暖水壶。如果是大的,则要用两个。开水票用的久了就会变得又旧又软,有些甚至看不清上边的章了,这个时候店家就要重新做新的了。
比如,“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围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辟邪大概是各地人民通用的一种习俗。我们那儿,旧日在大门口门框上,也是挂一面小圆镜子,边上有八卦图案,不同的是,不是仙人掌,而是一面“泰山石敢当”。用镜子,大概是照妖镜的意思,而八卦的图案,大抵也能显示出旧日道教在民间的流传广泛吧。
再比如,说小吃。汪老写:“‘小吃’者不能当饭,如四川人所说,‘是吃着玩的’。有几个北方籍的剧人去吃红油水饺,每人要了十碗,幺师傅听了,鼓起眼睛。”
鼓起眼睛?这里真是把我笑死了,难道这个老师傅不应该庆幸来了这么多生意吗?汪老写得真的太趣味了,让人觉得他就是生活中那种特别有趣的老人。大概内心豁达,才能如此幽默吧。不过我吃小吃是吃不饱的,必定要再吃饭;或者吃完饭,还能再吃小吃。
还有夏天的昆虫。“北京的孩子,捉蝉用粘竿——竹竿上头涂了粘胶。我们小时候则用蜘蛛网。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粘。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
我小时候是用捕虫网抓蝉。选一根长长的杆子,最顶部固定一个网兜。网兜通常是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圈,底部留一段,有点像数字9,然后在圆圈的部分围上网,最后把底部的铁丝掰直,放在杆子的一端,用细绳紧紧的缠绕好。之后就拿着这个做好的捕虫网出发了,看到树上停着的蝉,估量一下高度,两手握紧杆子下部,轻轻的,但稳稳的,一瞬间把网兜紧紧扣在蝉停留的位置。这个时候的蝉往往因为突发变故要飞起来,殊不知,它一动,刚好就掉到了网兜这个陷阱里,只能扑楞翅膀乱撞,而小伙伴们欢欣鼓舞。
凡此种种,书中有太多描写。每个成年人,应该都会在汪老这本书里,或多或少发现自己曾经的童年和乐趣,也能发现随处可见的生活里,我们所忽视的那些东西。随着汪老的笔触,游走全国不同的地方;也会在时空里穿行,看见不同时期的人和物。更多趣味,等待更多的读者用心发现。
愿我们的生活都很好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