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半生风雨总堪惊 —— 读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

半生风雨总堪惊 —— 读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

作者: 岱青 | 来源:发表于2016-12-09 07:22 被阅读0次

半生风雨

读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

沈从文,八十年代中后期我才知道他的名字,才开始陆续读他的作品。而且我注意到,周围不知道不了解沈从文的大有人在。对于一个蜚声中外的作家,在文学史上上受到三十年的冷遇,这是非常不合情理的。为什么会这样?在《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本书中,疑问会找到解答。

沈从文的前半生,已经有很多精彩的描述,包括沈从文自己亲笔撰写的自传,所以作者张新颖没有再做重复工作,只单独记述了为多数人所不知的沈从文后半生。

作为传记,这本书最独特也是最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大量直接引述传主自己的文字,而不是改用作者的话重新编排叙述。由于沈从文后半生经历了太多不该有的遭遇、屈辱、磨难,内心生活、思想变化极为曲折,这种方式,近乎于传主和其周围人的直接表述,无疑比推测、想象、虚构的方法更客观,更有说服力,更触目惊心。

《沈从文的后半生》虽是作家传记,却几乎没有花费笔墨在作品上。这固然和沈从文后半生停止文学创作有关,更深层的原因,我以为是作者立传目的本不在分析文学成就,而是重在探寻时代大潮中的个人命运。

从一九四八年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到恢复后改变方向选择历史文物研究,在文物研究的道路上行行重行行,暂时平稳之后大动荡到来,“临深履薄,深怀忧惧”,病弱之躯被连根拔除,古稀之年下放至偏僻困苦之地,终于返京却仍然遭受蜗居之困……一代文学大师在时代的大潮中,如一叶扁舟,颠簸在浪峰波谷,内心的磨砺和伤痛难以尽述。——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有此遭遇的当然还有很多。每想到此,总是令人心痛不已。但沈从文柔弱之躯下有坚韧的内心,从不曾因为苦难降低人格,不曾因为卑微丧失信仰:“时代过去了,一切英雄豪杰、王侯将相、美人名士,都成尘成土,失去存在意义。另外一些生死两寂寞的人,从文字保留下来的东东西西,却成了唯一联结历史沟通人我的工具。”

正如沈自己所预言的,在有生之年,历史的车轮终于回到了正确的轨道。恶意的打压终止,《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顺利出版,“犹及回乡听楚声”,在领导的多次“关怀”之下,住房条件也终于得以改善。这些对他来说本该平常的生活,历经磨难之后弥显珍贵。

看这本书,不禁会为沈从文的悲喜牵动心弦,对沈从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的一生有了深切体会。正如作者所说:社会时代的力量过于强大,个人的力量过于弱小……隔了一段距离去看,你可能会发现,强大的潮流在力量耗尽之后消退了,而弱小的个人从历史中站起来,走到今天和将来。沈从文的伟大就在于此,那些曾侮辱和损害他的人,如G,D,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作品少有人提起,而他的力量却可以一直走下去,精神得以永生。因此,欣赏他的作品,是我们对这位安静的先生最好的纪念。

相关文章

  • 半生风雨总堪惊 —— 读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

    半生风雨 读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 沈从文,八十年代中后期我才知道他的名字,才开始陆续读他的作品。而且我注意到,...

  • 霁清轩与沈从文

    跨过霁清轩门槛时心情有些沉重。 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以1948年暑假,杨振声邀请沈从文等几个朋友到颐和园霁清轩...

  • 今夜日记| 人生的苦与甜

    沈从文:好的人生,都是从苦里熬出来的 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 天气多云 读《沈从文的后半生》,印象最深刻的是...

  • 人生恰如远行

    人生恰如远行,走风雨,练心地,总是时光留不住,前半生总嫌慢,后半生总嫌快。尊重自己走过的旅途,就算和什么烦恼相遇,...

  • 沈从文的后半生

    爱,超越受害者身份,时间长河,最低的起点~

  • 四月书单

    1、张新颖 《沈从文的前半生:1902-1948》 主要讲在动乱的年代,沈从文自我与时代的碰撞。从沈从文的成长与...

  • 同行

    前半生的风雨同舟 后半生的相濡以沫 这就是我们

  • 《沈从文的前半生》张新颖

    张新颖是复旦的中文系教授,教授最后还能写书出书,也算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是在国内研究沈从文很出名的一位教授,写了...

  • 后半生

    后半生 请学会沉默 后半生 请回归平静 后半生 请学会弯腰 后半生 请不要想如果当初 后半生 请继续学习 后半生 ...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愿你前半生含苞怒放,此生尽兴 愿你后半生历经风雨,优雅从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半生风雨总堪惊 —— 读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le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