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恐惧就是恐惧本身

作者: 向问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4-06 21:23 被阅读0次

我的朋友,你在一种惊恐的状态中发信给我,这是遇见过很多次的场景,简书就是这样一个很奇怪的地方,你知道某人的苦楚,却很难帮助他走出自己的艰难。我很希望你获得平静。

我想你说的宁静,在我文章中找到那些寄托,应该说是我的欣慰。我们都仿佛是夜空中的流星,如果某种言辞闪烁能够留在你的记忆之中,说明这些文字已经创造了超过预期的价值。

大多数恐惧的事情都没有发生,无论是夜路中遇见的吓人场景,还是考试的末位淘汰,或者被所有人拒绝,最后始终形单影只度过孑然一身。

当然我们在得意时候的海口,也同样只能 应验一二。可是谁不是如此呢,那些光鲜亮丽的后面,大多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楚。不管怎样,最后人都是用微弱的生命之光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往往没有几个人记得,很快随着时间的风吹散去。

我理解你的恐惧,也懂得你为什么希望从文章中获得一些慰藉,每个人都是有残缺的孩子,在整个世界中,一切苦楚都只能自己吞食。这是生命的代价,也是它的荣光。你敢于伸出手去,已经说明了你的勇敢,这是一种好的开端。人不应该畏惧他人的拒绝,只是要适应现实的冰冷。同时,如果人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那么他的灵魂是不完整的,也是不自由的。你必须回归自我,依靠自己站立。

走过夜路,那种有着磷火飘荡的地方,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告诉自己,没有什么可怕的,渐渐的一切他就融入了黑暗,也许那些可怕的事物也看不见了他。被狗咬过,从此遇见狗不会逃避,而是坚定的站立,因为我们才是万物灵长,逃避只会让它更加得意。

我不劝你去祈祷什么,当你酣畅淋漓的奔跑后,留下的汗水会让你忘记那些无畏的自我纠结。那个中国老人,孔子很少谈到祈祷,哀求式的祈祷,甚至是奇迹式的祈祷。这些都和他不相互契合,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一生就是祈祷。“死生有命”“自古皆有死”这是他坦然接受的道理。“生又何欢,死又何哀。”“未知生,焉知死。”

圣经中描述弥赛亚的受难,一开头就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为什么舍弃了我,你又为什么远离我的恳求和我的哀号。”耶稣在他纯净的灵魂中,也在他无法预料的事件的奋斗之中展现了自己。他的奋斗并未归结于完备的自我意识和教条中,面对难以预期的恐怖,面对达到高峰的失望,他所仅存的只是一句祈祷文:愿你的旨意奉行在地上。

佛陀凭借出家修行与禅定功夫抵达涅槃之境地,他体会到苦难众生皆有,没有穷尽。他相信自己找到了解脱的途径,就是存在本身消解。他的方法是超越存在和虚空,是一切都进入寂灭。

唯有苏格拉底在现实世界中不断思考,希望认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他试图唤醒一种生命的确定性。人们需要客观清晰的认知。人们需要真正的理性。

理性是真正的把握现实世界,是苏格拉底的纯真之说,即:人要回归真实,肯定自我,就能够掌握生命的意义。而你直视恐惧,即使那是深渊,也不要畏惧。只要你构建了自己的心灵城堡,你就能抵御所有的风雨侵袭。

希望你拥有清澈见底、川流不息的品格,成就风动草偃、繁花似锦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唯一恐惧就是恐惧本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nu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