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利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输入系统

如何利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输入系统

作者: 立鹰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23:39 被阅读0次

       

    如何利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输入系统

            什么是个人输入系统呢?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用,我们耳朵听的、眼睛看的、鼻子闻的,甚至我们自己产生的情绪感想,都会形成信息汇入我们的大脑,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输入系统。只是自然形态的输入系统,一般都是低效的,因为大部分信息都没有经过整理加工就放到了大脑。就像没有任何摆放要求的杂物室,不管有用没有、没有任何整理就往里面扔, 最后突然想要什么东西时再去找时,就真的很费劲了!

            而高效的输入系统呢?  所有接收的信息全部经过加工整理,然后分类摆放,想要什么东西,直接到对应的区域找就时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时图书馆了,所有图书都是分门别类按序号摆放,想要哪本书,查一下对应的编号,就直接到编号对应的区域,一下子就找到了!

            这样看来,高效与否,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是否经过整理加工。可是,电脑文件夹有经常整理啊,但为什么还是很凌乱?微信信息有整理啊,但为啥收藏夹里那么多东西都不想看了?笔记也有整理啊,但为啥需要用的时候就是找不到呢?

            实际上上这就要问一个问题,我们真的整理对了吗?实际上,大部分还是信息,还没有内化成我们的知识,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加工好。正如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中所说,只有能够必为自己所用的才是知识,否则都是信息。所以,整理完后,我们需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些整理过的能够拿来为我所用了吗?

            只是,每天的信息量那么大,都要去处理,都要内化成知识,可能吗?千万不要把大脑当成硬盘,大脑是CPU。完全可以借助笔记去完成搭建整个输入系统,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和分类存储三个过程,大脑只做整理加工就够了,其他交给笔记,比如印象笔记。

            根据信息收集和分类存储两个功能,我们可以对应地建立两个模块:收件箱和知识库。收件箱收集所有我们觉得有用的信息,包括读书记录、微信推送文章、公众号好文、重要新闻,甚至自己的临时想法。知识库,在收件箱经过内化加工后的知识的聚集地,一定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实际上,我们还是可以再增加两个模块:工作台和存档。顾名思义,工作台就像是电脑桌面,当前正在处理的或者每天都要用的,放在这里,偏于处理。存档,就是历史知识,现在已经用不上的资料全部放到这里,比如转行后,以前行业的信息就可以放这里了。

            有了这几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利用印象笔记打造一个高效的个人输入系统了。

            首先是信息收集。我们每天都会收到无数的信息,也会收集很多信息,看看微信的收藏夹,看看浏览器的书签,还有无数应用闪着的红点······我们不可能所有的信息都收集,因为大部分根本不会看。所以在收集前要先做个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才收集。然后,将收集的所有信息归集到一个地方,比如印象笔记的收件箱。收件箱可以根据信息来源再做个分类,比如微信、微博、读书记录、灵感随手记(或者随手拍)。比如下方的导图。

            其次是整理加工。信息收集完后,不是放在那里不管,而是要定期清空。建议用费曼技巧对信息进行加工。何为费曼技巧呢?

            这就得提一下唐代诗人白居易了,他每次写完一首诗都要读给不懂诗的老奶奶去听,只要老奶奶没听懂,他就一直改,改到对方听得懂为止。这就是费曼技巧,将自己得到的或者学到的信息整理成其他人能懂的知识为止。只有自己能够讲出来让别人也懂了,那么才能算是真正内化成知识了,才能算是加工完成了!(刚开始玩费曼的时候,不一定每个知识点都要费曼成知识,因为时间耗费太多,挑一点进行费曼就可以,其他的整理成自己能理解、能拿来用的就可以了)

    如何利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输入系统

            同时得强调一下定期,如果能够每天都去做个整理加工,那是最好的,这样能够保证每天都有所得,“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比早上起床的时候聪明一点,持续下去,总归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不管如何,每周至少要做一次清空,将整理完的知识放到知识库对应的位置中,也就是分类存储。

    如何利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输入系统

            最后是分类存储。这一点的核心就是分类。分类,大家实际上都会,比如电脑上建立的各种文件夹,一层又一层,刚开始很清晰,但渐渐的就乱了,甚至有些资料都找不到,又或者有些资料放哪里都可以。这就是一开始没有确定好分类原则导致的,经常变换分类标准导致的,分类必须只能有一个分类标准。

          举个例子,对水果进行分类。刚开始喜欢用味道进行分类,分成了甜、酸、清淡等类别,将苹果放到了甜中;然后来了个黄瓜,突然想用颜色分类,看看没有,于是建立了一个黄色的类别;之后再来一个梨,一看既可以放在黄色类别里也可以放在甜类别里,于是就纠结了。很可能随意放一个类别中,或者又建立了一个按属性分类的类别——寒凉类。久之,这个分类就没有啥意义了!

            所以一定要坚持唯一维度的分类,只有一个标准,确保不遗漏也不重复。比如可以按照性质分类。比如我们的知识可以分为:学习、工作、生活、兴趣,这四种基本上将我们社平时所碰到的所有事情囊括在内了。然后再根据这4个大的方面进行内部的细分。如下图所示。

            就此主体结构完成了,可以再加上工作台和存档。

            因为印象笔记的层级只有三层: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不能向电脑文件夹一样层层向内分类。有些逻辑上是父子关系的,在结构上却是同级的,许多人很不习惯。但笔记本的最大用处是什么呢?最快速度的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这和开篇提到的高效的搜索系统——图书馆,完全一致。实际上很多图书馆也只有三层结果:区域、书架、书,但我们还是能很轻松地找到。原因就是图书观的编码体系,每本书都又对应的编码,编码代表了对应的位置。于是我们也可以引入这套编码体系,让所有的笔记都一目了然。

            最后,我们将思维导图中的结果在印象笔记中搭建出来,我们的输入系统就完成了!

            当然只是初步完成了,之后更重要的是迭代。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存在完美状态,而只是适用于当前的需求。所以不要想着一劳永逸,而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能不断优化迭代的系统才是完美的系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利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输入系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sw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