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食堂做的魔芋豆腐,北方长大的同事没见过,科普的同时,想起了与魔芋有关的往事。
小时候,为了解决温饱,以种粮为主,没有见过用正儿八经的土地种植魔芋的,多在菜地或竹林、阳沟边上零星生长着几株。
魔芋喜湿,半阴半阳的环境正好,它的身影穿越历史长河,在华夏大地到处摇曳生姿。老家有端午节早晨用秤杆敲击植株,掉下的露珠变成小魔芋的说法,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但其繁殖能力强却是事实,它可以随着鞭状根延展,也可以将有芽苞的部位切成块,裹上草木灰,埋在地里,像土豆一样无性繁殖。
春阳普照,雨露滋养,大地孕育,魔芋破土而出,越长越壮。黑褐色的茎杆上布满白色的斑点,茕茕孑立。矮的不过尺余,高的可超一米。顶部开枝散叶,舒展四方。粗大的会开出红褐色的花,形似蛇头,不讨人喜,不过很难看到。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零星种植魔芋不需要刻意施肥与管理,任其在荒僻之地自生自灭。魔芋大的如面盆,小的像算盘珠子,一般的多为拳头大小。十月份,挑选植株最大的进行采挖,储存在红薯窖中,小的则留着继续生长。
魔芋呈扁圆形, 外形像放大了的荸荠,有用的部分是球茎,将其做成魔芋豆腐食用。母亲最初不会做,是姑妈回来教会的。魔芋洗净,锅中掺水,一人烧火,一人磨浆,一人搅拌。磨浆的工具是泥土烧制的磨瓦,或者铁皮做成的擦子。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凝结成团,煮不熟麻口。
生魔芋有微毒,皮肤接触后会发生过敏反应,奇痒无比,在磨浆时需要专用工具插上或戴塑胶手套操作。我年少时皮糙肉厚,耐受度高,可以徒手触摸。表哥结婚时去帮忙做了两大锅魔芋豆腐,弹指间,他的孙子都快上幼儿园了。
做魔芋豆腐需要加凝固剂。我们用过的有两种,一种是浸泡稻草灰沉淀后的水,另一种是食用碱。稻草灰水生态环保,食用碱方便易得,各有千秋,效果相同。判断魔芋豆腐煮熟的经验是撒一小把米在生浆中,米煮成饭时差不多就熟了。
将煮熟凝固的魔芋切成块,放入清水浸泡,每天换水去涩。需要食用时取出,或片、或丁、或条,搭配多种食材和佐料,焖炒随意,烧烤自由。各家做法不同,味道迥异,最有名的当属魔芋烧鸭,攀枝花的乡村却喜欢与泡菜一起炒。
魔芋富含葡苷聚糖,膨胀系数很大,几斤生魔芋可以做一大锅魔芋豆腐。在缺少蔬菜的冬春季节,农村办酒席,炒的是它,烧的是它,铺碗打底的可能还是它。
老家有吃魔芋翻老病的说法,这更是无稽之谈。现代研究证明,魔芋有防治便秘、降血脂、降血糖、减肥健美等营养保健作用,还有工业与医药方面的用途。绝对是蔬菜当中的王者,在日本倍受追捧。
离开家乡近三十年,再也没有亲手做过魔芋豆腐。虽然经常吃到,但找不到儿时的那种味道。或许是好吃的吃多了吧,儿时的味蕾永远地定格在那个时空里, 只剩下悠扬的回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