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幸福感是有起伏的,不同的年龄,对幸福的感觉是不同的。《你的幸福曲线》一书的作者乔纳森·劳赫是幸福曲线理论的提出者,他认为人的幸福感遵循U型曲线模型:从20多岁到40多岁,人的幸福感是下降的,而50岁以后开始回升,也就是说,中年时人的幸福感是一生中最低迷的。
这就涉及一个名词:中年危机。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作者刚好就是一个中年男性,事业上虽然有很好的发展,生活也没有太大问题,但也陷入焦虑和不安。这激发了他对中年危机话题的兴趣,追踪了其来龙去脉,采访了心理学、经济学、神经学的很多顶尖专家学者,将研究成果写成这本书。
中年危机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65年,由加拿大的心理学家杰奎斯提出的,他发现很多创意天才年轻时才思敏捷,但40多岁时创新性渐渐枯竭,于是他大胆的推测,大多数人都会在中年阶段出现某种形式的危机。他认为这是源于每个人内心中对死亡的恐惧。
一、“中年危机”并不可怕
但本书的作者却认为,中年危机只是一个主观猜想,没有实在的证据,对中年阶段用危机来描述过于简单粗暴,只会误导大众。
一个叫奥斯瓦尔德的经济学家认为:要讨论中年危机,必须要有三个共识:
第一,中年危机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挫折才算是危机,这是没法衡量的,而幸福感则可以作为衡量标准。
第二,不能只看中年阶段的幸福感水平,而是看整个人生的幸福感变化。人的一生都存在危机,而不止是中年才遇到。
第三,与其讨论一个人是否遇到中年危机,不如讨论中年危机是不是一个普遍性现象。即是中年危机是否会发生在大多数人身上,或者发生在世界范围内。
经过对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调查数据进行汇总,用二维坐标系来描述,X轴代表年龄,Y轴代表生活满意度,那么看到的是一条U型曲线。20岁开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逐年下降,40岁到55岁之间达到最低点,之后逐步提升,在85岁时到达顶峰。虽然不同国家的数据稍有差别,但相差不大。换成灵长类的其他动物,如星猩猩,依然有着类似的曲线。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人类的天性中有着一种天生乐观的成分,但经常是偏离现实的,有点盲目,体现在年轻时成为明显,这称为“乐观的偏见”。
作者认为这个偏见对人类有好处,因为人类需要有年轻人去大胆地冒险,去做挑战极限的事情,让人类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对于人体的幸福而言,乐观的预期未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人们对个人幸福的预期会过分乐观,一旦达不到,就会产生对人生的失望,最后觉得生活一团糟时,就到了中年,就诞生了所谓的“中年危机”。
二、为什么人越老越感到幸福
在人生的下半场,幸福曲线在下降到谷底后,会重新开始爬升。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会持续下调幸福的预期,直到有一天局势逆转,真实满意度比预期中还高时,这时生活带给你的就不再是失望,而是惊喜。吸取教训、重新校准是推动幸福曲线上升的一个动力。
首先,衰老让人的情绪更稳定。衰老会促使人们调整人生的价值观,老年人感受到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同年轻人一样强烈,但他们感受到消极情绪的次数会大幅度减少,持续的时间也会更短。
其次,衰老让人倾向于经营那些最重要的关系。当一个人变老时,他会对身边新出现的路人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对幸福感并没有太大帮助,反而经常会带来遗憾和失望。他更重视那些最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最后,老年人的外界环境相对宽松的。其他人会表现出更多善意和尊敬,减少争执和批评。
三、“中年危机”并不可怕
首先,中年危机是一种大数据现象,只是一种潜在的趋势,而不是每个人的宿命。每个人的幸福还有很多可控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下功夫,你仍然有机会走出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
其次,中年危机是一个暂时的调整,在为人生的下半场积蓄力量。
最后,调整对幸福的看法,看清哪些因素对你人生幸福最重要,就会充分地享受到幸福水平不断上升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