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父》中说:花一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与花一辈子都看不透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不同的命运。
拥有看透一切的洞察力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内心清静。
俗话说:“冲动是魔鬼。”
又说:“别在喜悦时许诺,别在忧伤时回答,别在愤怒时做决定”。
很显然,当人处于情绪起伏状态下,情绪会蒙蔽我们的心智,导致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更别提能看透事物本质了。
应该怎么做?
古人云:
观世间常态,而不自扰,得喜悲忧哀,不以为怪。
人世间的喜悲忧哀就是常态,我们不要过分的执着,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理解他人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只有这样,内心才能做到清静,才能洞察一切事物的本质。
举个例子:
商场的客户投诉部门,一位顾客正在言辞激烈的向工作人员投诉,甚至时不时地冒出脏字,但是,工作人员却总是微笑着注视着这位歇斯底里的顾客,顾客说了一段时间,情绪平稳了许多,然后这名工作人员开始按照流程去解决顾客的问题。
很多人都会好奇,这位工作人员是怎么做到面对怒火冲冲的人,而做到始终面带微笑内心波澜不惊的?
原来,这位工作人员先天听力不好,平常都是带着助听器,她的工作就是接待投诉的顾客,而前来投诉的人开始都会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时她会悄悄的关掉助听器。
她说:“我知道这些顾客在责骂我,但是我听不清他们再说什么,看他们表情知道一定被气坏了,完全失去了理智,因此,我很理解他们,我用微笑抱以歉意。”
她还说:“大部分顾客其实只是来宣泄内心不满的,谈到实际的赔偿时,他们往往并不是很在意,其实,他们大部分都是心地善良的人,有的人还会因自己的失控而送我礼物表示歉意。”
她是投诉部门服务满意度100%的优秀员工,因为她听不清顾客的“恶语”,情绪没有受到影响,所以,在顾客歇斯底里的时候,她就在心理梳理出了最优解决办法。
正如她所说:“顾客说话的前一分钟内,我基本上就已经知道他们的真实诉求了。”
当然,这个案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但是这个事例却很好的说明了,人在内心清净的状态下的巨大好处。
再举一个例子:
我在一家餐馆吃饭,邻桌有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这个孩子一直在吵闹,其中有一桌人为此换到其他的桌子。
但是,我却未受影响,因为我明白:3岁的孩子正是吵闹的年纪,这是他们的天性,我深刻明白“得喜悲忧哀,不以为怪”的道理,因此,我能很坦然的在那静静的用餐,内心十分平静。
“观世间常态,而不自扰,得喜悲忧哀,不以为怪。”这句话不是看看觉得有道理就行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真正的实践。
当你真正的做到了,就不会轻易被琐事所扰,内心平静、智慧常驻,能更好的洞察事物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