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了执著,心将会无比自由。比如说,就是简朴的生活也愿意,因为你不会依据收入水平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也不会依据人的能力水平而厚此薄彼。大多数时候,大家都是这样的,就算是不是那么势利,其实也是势利的,只是自己没有觉出来这就是势利的目光看待一切的。
如果没有了执著,你才能发现过去不曾发现的许多美好,因为你拥有了当下,当下就有一切的力量,不需要外界寻求,你不期望世界来满足你什么,因为无欲无求,但你的心不是消极的,积极的做事,只要不是伤害他人的事,做什么都好,做什么都享受当下。如果选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利他的事,也很自然。因为你也不需要别人肯定,随缘地做一点什么,也不勉强,也不期待别人按自己的心意有什么样的改变。这样的时候,自在清明不会远离你。因为你的行善也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给世界看,这只是你选择要这么做,与他人无关,简简单单。这样,你自然拥有心灵的纯净而富足,明白通透,不着痕迹,不挽留什么,也不计较什么,单纯的如刚出生的婴儿。
当你爱他人胜过爱自己的时候,没有什么能伤害你,你没有什么可失去,也没有什么要得到,快乐无忧,清凉自在。你也会常常感到世界回报给你的大爱,于是常常在细节处体验到美好,这样难道不是最大的爱自己吗?而当你计较,比较,陷入二元对立的分别心的时候,一切的烦恼随之而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带着一种评判的目光,把人给分类,给别人贴标签,给自己贴标签。造成了无数的烦恼和纠结。得啦失啦,比如,像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大多数就是以结果为导向,来评判,这样确实能选拔能力强的人,可是弊端是什么?就是大家在一种竞争的环境,过于追求利己的时候,没有合作,只想自己出类拔萃,比别人强,然后享受一种强者的优越。要么因为别人的“强大”,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觉得人真的是有差别的。而只是在强调能力的强大,最终的意义何在呢?仅为了一种优越的生活吗?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每个时候都一样的重要,执著未来的结果,就失去了当下。有了结果的计较,就会不断地制造焦虑,制造烦恼。
这样也失去了学习本来的意义,也忽略了每个人的独特性,也未必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因为计较那个排名的时候,会以分数的得失为目标。而真正热爱者,才有创造的动力和热情,不以别人的标准来限制自己的天赋。还有,就是,如果老师以聪明和愚笨来评价学生,其实就是在害学生。因为学生可能会为了显得自己聪明而不尽力,马马虎虎的,或者背道而驰,比如不怎么学也考的好的时候,那样持续不了多久的,而且会形成骄傲自大的习惯,我上学时候就是有这种心理,这样真是可笑,小聪明者失去了敦厚和踏实的品质,后来也尝了这种选择的后果,就是你真的失去了本来可以优秀的能力,也失去了所认为的那种天赋。
还有些人,因为被定性为“愚笨”,总之还是贴标签,而被忽略,被冷落,那就干脆自暴自弃了。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依照别人的认可程度来选择的,比如家人,老师,同学,既然努力也结果差强人意,那就……而如果这类人,如果找到方法,找到乐趣,有了热爱,那也能往更好的自己发展的。
我们总是喜欢贴标签,然后在这些标签中兜兜转转,忽而受宠,忽而受辱,忽略了人本身存在的意义。
宠辱不惊的心在哪里存在?真的需要那么多外界的条件吗?活在当下。
想起来《雪漠说老子——让孩子爱上<道德经>》中谈到的“受宠”和“受辱”。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很惊恐。是因为,人们把荣耀和侮辱看得像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意外的惊恐呢?要知道,受宠是卑下的,受到宠爱,就感到非常惊喜;失宠了,则又感到惊慌失措。你们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吧?有个人对你很好,你就会希望他永远都能对你这么好。因为你不想失去这份关爱,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对你不好了,于是,你失望,伤心,觉得手足无措,表现出很惊恐的样子。
——雪漠《雪漠说老子——让孩子爱上<道德经>》
啧啧,我想,如果成长过程中,我接触到这样的智慧,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因为知道什么样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就会珍惜各种因缘,不会白白让岁月流失,也不会因为一些自以为是的行为而自食其果。这样活的也更加充实。
你的家人,你的同学,你的老师,你的同事,你所在的工作单位,你所处的环境,未必有能接触这样的智慧的机会,人就会被环境,被他人的评价而左右,不能自主心灵,不能自主行为。人被成了格式化为在功利性的追求中打转的人,没有活出生命的真味。 而接触这样的智慧,就要读这类智慧之书,并且把智慧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雪漠说老子——让孩子爱上<道德经>》就是这样的书,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写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最需要的良药没有什么特别馋人的味道,大道至简,读它让你非常方便的拿来就用,与生活贴合,都是切实可以实践的智慧,经典不再是束之高阁,晦涩难懂的那种存在。而是与时代结合而鲜活起来的智慧活水,滋润干渴疲惫不堪的心灵。朴素的智慧,简单中闪烁着智慧的彩光,把经典慢慢阐释,清晰易懂,娓娓道来。家长和孩子都能学以致用的老子智慧。简单的内容内涵并不简单,因为大而化之,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但无一不体现大道,因为大制不割。
所以,一种智慧的价值观取向,会让人超越环境的种种偏见和局限。读圣贤书,就是这样,从根本上修正言行,不会走错路,只能走得更好。
二元对立的观念里,有了许许多多的纠结和烦恼,压力的来源就是执著于结果。为什么会在某些事,比如考试的事情上紧张,就是因为大家的关注点都在这件事上,它突显的非常重要,关系前程。诸如此类的功利和计较,陷入没完没了……陷入各种约束心灵的价值评判体系中,被外界环境左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