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北师大教授岳永逸老师的一本书,书不是很厚,内容却不少,整个读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冗杂,除去繁琐的修饰词,实实在在的内容确实不多。这感觉就像几年前读白落梅的散文一样,净是些华美的词藻,核心内容不过二三。当然,肯定还是自己的学术造诣不够,故而悟不透其中的精妙。
岳教授的书中提及了周作人,认为周作人是个“有脾气”的人,周作人将学生沈启无逐出师门的声明登上人民日报,看的我也是热血沸腾,觉得此人很有个性。我对周作人了解甚少,先前只知他是鲁迅的胞弟,去年才开始看到一些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但始终没有去刻意了解一下他。
合上书,脑袋里有个问题让我烦乱,周作人和鲁迅为什么从手足兄弟变得老死不相往来?
不知道是不是从旁处听来的,鲁迅和周作人对待时局的看法以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两人的思想不同而造成了分歧,周作人被打上汉奸的烙印,鲁迅在课本上却一直以救国救民族的正面形象出现,我心底是满满的敬佩之情。到底是伟人,只因为思考问题方式的不同而不惜断绝兄弟之情!不过,这很大可能都是我的臆想。
我向百度寻求答案,鲁迅和周作人为何形同陌路?网上的大部分谣传却是说鲁迅和周作人之妻有不正当的关系,包括周丰一(周作人之子)的文字里也曾有记载。这倒是乐到我了,这个答案带给我的意外,不异于我第一次听到李白是因为醉酒失足而淹死一样,到底大家都还是普通人,会因为家庭、琐事而吵架,看来是我个人的主观性太强,过度增加他们的伟人光环了。
当然,两兄弟闹翻,究竟是不是因为鲁迅干了对不起弟弟的事,我们后人是无从得知的,在文坛上,这也是个说不清楚的谜。
因为这个点,又让我想起之前读萧红的《追忆鲁迅先生》来了,萧红的文字里能读出她对鲁迅满是亲切与爱慕。许广平在外厅照顾海婴,她常与先生共处一室,谈文字,聊生活,我看书的时候总觉得有一股暧昧的氛围,萧红的笔下,她与周家的关系甚是亲近。后来,又不知在哪看到许广平对萧红串门的文字记录,能看出来许广平对这样的来访并不是很耐烦,确实,作为一个家的女主人,丈夫抱病在身,是不那么欢迎外人三天两头来串门的,何况还是一个婚姻不幸又敬慕自己丈夫的女人?不过至于鲁、萧二人除了文字上的交流以外,有没有生出别样的情愫来,只有逝者自己清楚了。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猜想而已。
现在看到后人对兄弟二人闹翻的揣测,不禁又让我多想了,我认为这样的揣测不是不无道理的,到底大家都是俗人,除过这种丑事之外,有什么仇恨能让亲兄弟老死不相往来?为什么鲁迅后来的日记又丝毫不提及周作人,甚至当作一切都没发生,或者说似乎从来都没有过这个弟弟,是不是自己心中有鬼抑或愧对弟弟?我们旁观者无从得知,也只能是猜测。
我是相信这种谣传的,自古以来,文人中安分的没有几个,或者说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一个男人同时爱好几个女人是正常的,是可以被理解的。搞文学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多情者,可长情人没有几个,从郁达夫到沈从文,骨子里的浪漫主义滋生的多情,大概是很多文人无法逃避的,而鲁迅也不过是众生尔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