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学校需要填报资料,我去乡镇派出所咨询填报事项,利用午休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二哥来街上接我,说妈妈做了臊子面。回到家里父母在大门口坐着等我,看见我回来爸妈都很高兴,老爸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我早上接完电话,你妈妈就端着盆准备在压面机上压面条,她端个空盆就往压面机跟前走,我叫了一声,她才看见自己忘记在盆里倒面粉了。”二哥说老妈不让他帮忙,非让老爸帮忙压面,面条压了五六遍,直到光滑劲道才停手,我吃着香喷喷的臊子面说怪不得这面条吃起来特别劲道,原来是这样的,我一连吃了四碗。
午饭后老妈说她把炕烧热了,要是冷就在炕上坐一会儿,此时房门口的太阳已经过去了,气温骤降,坐在院子里感觉到了冷,我答应了一声坐在了炕上,被窝暖烘烘的,好舒服,这个冬天还是第一次回家。老妈也进了房间跟我聊天,她说今年政府给每家每户补贴了三个月电费六百块钱,让过冬呢,因为烧炕污染环境,这是鼓励大家用电呢。
老妈说村里一位叔叔,听说补贴电费,他没日没夜的开着两个房间的空调,没几天电就用完了,最近挨冻呢。听着像个笑话,可我怎么也笑不起来。这都是砖家搞出来的事情啊。我们的砖家说农村烧土炕污染环境,要坚决抵制。中国的砖家让我想起一个“何不食肉糜”的段子来,我们的砖家是活在书本里的人,用老话说是迂腐,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是无知。
土炕是我们和父辈留在记忆深处的回忆。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土炕,这个土炕有诸多好处,在以前没有电的时代,土炕就是北方人冬天的救命稻草。爷爷奶奶把地里的柴沫子拾得干干净净堆在家门口的空地上,冬天用这些烧炕,有时也收集一些树叶子和玉米秸秆,冬天冷的时候往炕洞里填满柴火,奶奶点着那些柴火用大蒲扇使劲扇,火势很旺,等外面那层柴火烧完后炕洞冒烟时就停手,半小时后再把炕洞堵上,整个晚上炕上热哄哄的,到第二天早上炕才会变冷。哥哥有时也去木头市场买点锯末,炕烧好后,在捂上一层锯末,第二天炕都不会变冷,即使下雪把柴打湿也不怕。
年轻一代人觉得土炕不卫生,我二哥二嫂结婚时坚决不让老妈给他房间垒土炕,他们买了一张床放在房间里,晚上睡觉时插上电褥子取暖,不过这电褥子特别费电还不暖和,嫂子怕冷,白天即使开着电褥子,房间也特别冷,不像土炕,烧热后,整个房间都暖烘烘的,所以她冬天白天都在我妈妈炕上坐着,只有晚上才去她那冰窖一样的房间。后来二哥在前院盖了房子,他们在新屋里又把土炕垒上了,而那个当时的床,被他们放在了老房子里。冬天二哥把土炕烧的热热的,我来了他就招呼我赶紧坐炕上,暖和。
还记得我脚冻伤从西安瘸着回来,老妈让我坐在炕上取暖,那年在炕上坐了一个冬天,脚伤很快就好了。
发小写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关于小时候烧炕的事情,她妈妈是裁缝,手艺很好,来找她缝衣服的人很多,她忙活一天,晚上也没时间烧炕,而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发小身上,冬天的下午她要烧炕,只是她怎么弄炕都不热,每天它家的炕是温的,到后半夜就冰冰凉了,她白天很少上炕,而她老妈从来不做这个事情,为此她很烦恼,过年后她都要去亲戚家住几天,只为逃避烧炕。她羡慕我不用烧炕。我家的炕都是奶奶老妈烧,她们怕我烧不热,晚上会挨冻。
现在很多人都去城里生活了,冬天不再需要烧炕了,以后这土炕回逐渐淡出人的视线,可这不起眼的土炕却温暖了我整个青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