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长千尺功归根,水流万里终有源。万仞高山,形于尘埃;人之生命,始于父母。世间人伦,人之最亲。乃吾辈启蒙之良师,成长作为之标杆。
吾之父母,田园庶民。文化甚微,却知常伦,谦和质存。勤俭修身积德,躬耕劳作为生。邻里和睦往来,家和万事兴焉。乡邻家庭之标,圣贤人家之本,和蔼可亲众人夸。余幼之时,身弱常病。余有时不声加疾,父母几背奔巡医。夏日,汗流浃背而无怨,冬日,天寒寻医而无悔。寻民间无数奇方,不放一丝希望。吾父母历经千辛,终治愈吾病,脱病魔之爪,才健康成长。今赴县城求学,父母心终系之,鼓励习之成才,报效祖国立业。父母恩情之大,怎何报双亲?后辈应悟之,吾之父母心,天下父母皆同也。
况吾泱泱华夏,世界礼仪之邦。孝敬父母,五千年文化之沉积。千百年来,自有孝悌之传统。弘扬传承孝悌精髓,吾辈传美德于后昆。智慧之树枝繁叶茂,孝敬之光普照四方。树立正确人生观念,续写孝敬父母新篇。留得世人羡慕,谱写孝悌大章。传承五千年文化礼仪之大邦,做他人学习孝顺之榜样。三行(1)三德(2)为高标,五典(3)五心(4)于实践。不负父母养育之恩,无愧自己良心矣。
若夫父之严,言传身教劝规;母慈也,舐犊情深挚爱。润之(5)送子战火练其智,颜氏家训(6)传后之真谛。孟母三迁(7),以启孺子学习;岳母刺字(8),送儿投军报国;郑母听案(9),督儿勤政拒贿。父爱如山坚贞,母爱如水连绵。彰父母之盛德,孝报养深恩。胸拥父母意,常怀仁孝心。孝,人皆可为之。为学者,以优异成绩报为孝;为官者,常回桑梓望父母为孝;为民者,常陪父母谈其心为孝。古有二十四孝(10)佳话行孝之典范;近有李鹏(11)每逢假日探母之榜样。莫等闲,考妣仙逝,而方知孝,重葬于丧,牵肠挂魂,泪湿衣巾,为时已晚矣。厚养薄葬,善终孝诚,贵于重葬治丧矣。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十月怀胎兮母辛苦,育子成才兮父艰辛;家境贫寒兮终养育,报效祖国兮谱新章;孝敬父母兮子女之责任,赡养老人兮吾辈之义务。兽禽方知报恩,何况立世为人。莫嫌父母奉献少,要知孕育培养之苦;莫嫌父母容颜老,要知为谁而老之。犬不嫌弃家贫,子不嫌母丑。父母意犹未尽,酸苦放心间;快乐留子女,笑口常开。善人有好报,恶人天必诛。故父母不易,孝应于内心,养老尽责,终而孝之。
普天之下,河有尽头,孝无止境。天下父母,力尽艰辛孕育子女;不图回报,只望儿女成才报祖国。同是父母生养,莫忘养育大恩。祈众神保佑世间,人人父母皆长寿;愿天下儿女恪孝道,不嫌二老终孝悌。慈爱惠化千千岁,薪火相传万万年。
注释:
(1)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
(2)三德:即至德、敏德、孝德。
(3)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4)五心:即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孝心献给父母。
(5)润之:毛泽东字润之。
(6)颜氏家训:即《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着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7)孟母三迁:即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萌子,多次迁居。
(8)岳母刺字:岳飞母亲为让其子立志,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让儿参军报国。
(9)郑母听案:隋重臣郑善果14岁任刺史,他母亲担心难负重任。每当他审案她就躲于屏风后察看,若断案有错即促纠正、教诲拒纳私物。
(10)二十四孝:即《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
(11)李鹏:曾任国务院总理、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