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为督导的压力及调适

初为督导的压力及调适

作者: 黄家公子铭 | 来源:发表于2018-09-04 14:50 被阅读31次

    由社工转变为督导角色和身份变化是挺大的,由原来的服务直接提供者变为服务或行政的管理者,这个过程中,督导这需要学习和适应的是更多而不是更少了。作为督导者,尤其是初为督导者(机构或中心的管理者、内部督导、外聘督导均是督导者)时,会面临一些压力。

    1.当社工不听取督导意见时

    社工会有不听取督导意见的时候,这是正常的(只要不是从不听取)。督导者需要接受这种事实。大可回想一下,督导者还在一线时,是否也有不听取督导意见之时呢?社工不听取督导意见,可能社工本身已有想法,如果督导者认可他的方法,他就更有信心去做。当督导认为社工的方法并不可行,需要修改时,社工仍坚持自己的方法。这种情况下,与社工争论不太合适,可提出一些问题,根据社工的回应来看他是否考虑充分;也指出,按照自己的方法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我始终认为,只要不违背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社工坚持自己的方法,也未尝不可。我反担忧社工唯督导是从,而无自己的思考。即使社工发现自己的方法不可行或欠佳,但他能够从中反思了,可以学习到更多,也不是坏事。如果社工发现自己的方法可行,那也不能说明督导的意见是不通的。督导者也要相信,方法是可以多种多样的。

    当然,对待危机个案或紧急情况时,督导者则需要把握好尺度,要有明确的督导意见让社工跟进,不能让社工在案主的安全问题上“尝试”。

    当社工积累一定经验时,他对服务有更多看法,督导者给社工的意见也会越来越少。督导者在一线中的成长经历不也是如此?当督导者在社工不听取督导意见而有压力时,还需要思考:我希望社工听取我的意见,是为了什么,在乎些什么?

    一名主管曾抱怨一位一线社工:我给她写了好多意见,每次都没去改进,不听取。我也问主管:她为什么不听意见?如果说她不愿意学也不成立,起码她愿意问本土督导。同时我也指出:有时候我或其他督导者的意见,你也不一定会听取。你给社工指导的方式是否恰当。这样回应,既是提醒主管,要求社工听取自己的意见,在乎的是什么,也指出是否受到沟通的方式的影响。

    需要强调,督导工作是不能这么随意,社工听就听,不听也无所谓。如果没有影响到服务对象的权益,我是容许社工用自己的方法,当社工出现明显出错时候更需指出,需要用到督导者的管理权力对社工施加影响。

    2.当社工无督导需求时

    社工的督导需要中,有一种“规范性需要”,即每个社工都有与其实务年限相应的督导时数要求。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接受足够时数的督导,社工不得不被安排督督导。

    社工被安排督导,但认为实际没有需要,并非因为本土督导经验较少而没多大帮助。因为面对经验更为丰富的香港督导,社工同样有此反应。社工督导的需要,督导的需求来源于服务本身,当服务开展中,确实没有遇到问题,因而无督导需要。或者,上一次督导的意见,本次仍然在跟进中,没有再次谈的必要。

    外部督导一个月来一次(最多两次),在督导到中心期间,管理者与外部督导分工需要明确些。如果社工已提出有问题准备与外部督导讨论,那么则有外聘督导为社工解答,除非是紧急的情况。管理者关注社工的跟进情况,或检视是否有遗漏的情况。

    管理者确实需要了解社工的工作计划,工作质量和效果,根据实况提出意见和指引其实也是督导,所需的时间也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社工在与外聘督导时候,也会有不需要讨论太多的内容,但外聘督导却不能因此提前下班。可是,督导是重要的学习资源,管理者需根据社工的情况安排团体督导,充分利用外聘督导提供的共同学习的机会。

    我在一线时,也曾被安排接受香港督导者的督导,我直言本次是被安排的,没有实际督导需求。督导表示可以畅所欲言,包括对工作的感受,学习的体会,职业规划等。后来便谈论个人学习方面。后来,当社工认为没督导需要时,便尝试提供某些社工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或学习的方向指引。这能让后来的督导中有延续的话题。

    社工并非没有督导的需要,更多是迷茫了,没能察觉个人的督导需要。同时还因为急于完成工作,认为督导反而占去他的时间。这很像某些个案,案主认为自己没有需要(或者问题),社工需要帮助案主发现自己的需要才能更好跟进个案。督导者也同样如此,需要帮助社工察觉自己的督导需要。

    3.督导者自己如何增值?

    督导者怎样在实务上提升,其实是一个矛盾。督导者是更倾向于管理者,行政工作占主导的角色。督导者的能力提升,会更多偏向于管理方面。但更麻烦的是,管理者被期望(要求)去思考“创新特色亮点”。不得不承认,撤离一线服务,这并不容易达到。

    在实务上,我会保持做一两个个案、尤其是接触较少一个的小组。一方面,让社工知道,我现在也有做实务,不是就靠我以前那点经验。另一方面,也是让自己对服务有持续更新的经验,也保持对服务有多灵敏的感觉。归根到底,我是认为四年的一线经验仍未足够。这种体会并非由于一线社工们的实务年限即将与我相当了,而是自身对实务经验积累的要求。

    看书、参加培训等也是增值的方式。然而,我不要求自己去不断学习太多,因为要实践过了才算是学习了,学得多并不等于学得好。看书的作用更多是帮助自己整合经验,这种经验的增长是难以满足。当实践过了,才能成为个人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董与不懂之异,往往是做与不做之别。而关于督导方面的培训,也更难找到合适的内容。培训一次两次之后,感觉外面培训的内容其实也大同小异。当然,能在培训认识行业的其他同行也是不错的。

    督导者遇到没能为社工解答的问题时确实会显得尴尬。督导当然也会有不懂的问题,哪怕经验再多。督导者也需要承认这一点:不可能什么都懂。也向社工承认,这个问题我不擅长,能解答尽力去解答。督导者尽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提供建议,同时利用外聘督导的力量,为社工提供指引,起码让社工感觉到,社工提出的问题是受到重视的,原意为他寻找应对之策。实际上,也有社工可能在解决那方面的问题有较多经验,这也是可以利用的。

    4.结语

    我曾期望自己能专业过硬、情商出众、智慧超群、精力无限、沟通完美···但这是自视过高了,这也不现实,甚至有点自我苛责。怎样做督导也是需要持续学习和反思,曾有一位社工对于我的督导意见总有不认同之处,感觉她总认为“我这个督导冇料”。而后来当发现其进步并给予赞赏时,她还是像个孩子受到表扬一样开心。由此而看,社工不听取督导意见的背后,其实还是希望得到认同。包括督导者,其实也是希望得到社工认同,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

    其实作为督导者,我只是暂时比某些社工多一点经验、或者对某方面知识了解多一点而已,相信自己能学好、能做好就会压力少了很多了,或许也做得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为督导的压力及调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ig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