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大江幼年丧父,学习极为勤勉,12岁时即把日本新宪法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1955年,大江求学东京大学,在渡边一夫教授指导下研读萨特。1957年,大江以《死者的奢华》初露锋芒。次年,《饲育》获芥川奖,让这位学生作家成为文学新时期的代表。1959年,大江尝试从性意识的角度发掘现代人的内心世界,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1963年,畸形儿的出世给了大江莫大的打击。同时,大江参与了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有关调查。这两件事使他在极度的震撼与苦闷中思索现代人生存环境的危机。以此为契机,大江创作了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和调查札记《广岛札记》,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倾向,也奠定了大江的文学地位。1995年,大江的作品《个人的体验》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在这两部作品中,大江描写了现代人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核问题和残疾人问题,用类似存在主义的思考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深刻观照。
[内容精要]
大江健三郎认为:“所谓文学的责任,就是对二十世纪所发生过的事和所做过的事进行总清算。关于奥斯威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原子弹爆炸等对人类文化和文明带来的影响,应给予明确的回答,并由此引导青年走向二十一世纪。”在这种责任感的驱策下,大江先后考察了核战争的两个见证地:广岛、冲绳,并把考察中的见闻和感想写成札记,反映出作者对核战争的严肃反思。
《广岛札记》从作者参与第九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和平大会开始记叙。
“艰涩困苦”的大会令作者深感失望,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原爆地“广岛人抗拒孤独的内心痛楚的忍耐力”。在札记中,大江以翔实、客观的描述再现了核战争给广岛人带来的深重灾难。从目击者和受害者的讲述到原爆病院的各种病例,大江向世人展现了核战争给广岛人带来的在身体和心灵上触目惊心的双重戕害。更为深刻的是,大江真实地描述了广岛人在面临巨大灾难时无比勇敢的抗争以及从中显示出的人类尊严。在札记中,我们看到一位在核爆炸中容颜受损的年轻母亲,以超越自我的勇气坚持要看被医院处理掉的死产畸形儿。还有一对恋人,男青年自知身患白血病却坚持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像正常人一样出色地工作。他的女友一直用爱支持着他,当男友离开人世,她安详地向医生赠送了表达谢意的纪念品之后服安眠药自杀。《广岛札记》中的人物,都令人震撼地表现出广岛人在灾难极限状态下的坚持以及对生命黑暗的不屈承担,其中有长达二十年与原爆病持续作战的医生重藤博士,有挺身而出用和歌控诉战争的正田筱枝,以及从沉默中振作起来的“原爆少女”。在他们身上,我们才能看到人类经历了最绝望的时刻生存下来的希望。
在《广岛札记》中,大江揭开了日本人记忆中关于核战那道鲜血淋漓的伤口;《冲绳札记》则以更严峻的现实警示人们注意依然存在的核战阴影。在札记中,大江以确凿的记录揭露了美军控制下的冲绳岛进行核试验的现状,谴责了日本政府对冲绳一事的暧昧态度,也记叙了冲绳人民的不屈反抗。
[精彩片段]
广岛札记之四·广岛的人类威严说到屈辱或羞耻,我曾写过一位老人,他为了抗议恢复核试验剖腹未遂,说:“到底活着丢人现眼了。”他的廉耻之心就足以构成威严。我还写了原爆孤老们对于白发送黑发感到羞耻的感觉。我在原爆病院里认识的一个青年妇女,一年以后再次住院,当我再见到她时,她说自己感到羞耻。很多脸上带有丑陋疤痕的姑娘们,至今由于感到羞耻而深居简出,足不出户。这就是广岛。
我们如何能够不知羞耻地理解这些曾经经历过原爆的受害者们所感受到的耻辱呢?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感觉错位!
一个姑娘为自己脸上带有疤痕而感到羞耻,在她心中,以这种羞耻为分界线,可以将地球上的所有人分作两个群体:一个是带有疤痕的姑娘们,另一个其余没有疤痕的所有人。面对其余没有疤痕的所有人,带有疤痕的姑娘们为自己的疤痕感到羞耻;面对其余没有疤痕的所有人的视线,带有疤痕的姑娘们感到屈辱。
有疤痕的姑娘们背负自身的屈辱和羞耻,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呢?一种活法就是躲到昏暗的房屋里,避开他人的视线。这种逃避型的姑娘无疑占大多数。悄悄躲在广岛许多家庭里的这些姑娘们,一天天衰老下去。另一种不逃避的类型,也可以分两类。一类人希望原子弹氢弹再一次在这个世界上爆炸,使地上所有的人都同她一样落下疤痕,以此获得足以同自身的羞耻和屈辱相抗的心理支柱。那时,凝视她们疤痕的目光就会全部消失,他人已不复存在,在这个大地上也不会再有可怕的分裂。实际上我已经听到过这种声音,还曾引用过这样的短歌。当然,这种诅咒未能超出心理支柱的范畴,这样的姑娘们只能很快就默默加入逃避型的行列。
……
(选自《广岛·冲绳札记》,王新新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名言佳句]
只有那些将极限状态视为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接受下来的迟钝之人,才能够与之斗争。我必须对所谓“迟钝”加以补充说明。因为,只有能用这种迟钝的眼光观察极限状态的,才能置身于这一状态而不绝望,才会产生人类的匹夫之勇。这种迟钝是有忍耐力的支撑,在它后面,潜藏着敏锐、灼人的洞察力。
(《不屈的广岛人》)
[内容赏析]
当大江在广岛走近那些“广岛特质人”的生活和内心时,他的刚出世的畸形儿正躺在玻璃箱里。个人不幸与人类不幸的偶合,使大江深味痛苦的同时也在寻找把自己和人类“从沉郁渊薮中解救出来”的“绳索”。所以大江以广岛为锉刀,“检验自己内心的硬度”。其实,大江的札记之于每个读者,也不啻于检验自己坚强程度的锉刀。大江用极富冲击力的文笔带领读者走进一段心灵炼狱之旅:去目睹核战争造就的人间地狱,去感受广岛人难言的内心痛楚;同时,也深刻地反思人类的获救之途,在无尽黑暗中寻找黎明微弱的晨光。
所选的文章主要从人类尊严的角度来的反思核战争的问题。大江以敏锐的笔触深入到广岛人难以愈合的内心创伤,裸呈出原子弹给日本老人、姑娘们带来的各种屈辱感,以及对人类尊严毁灭性的践踏。这是核战给人们带来的远甚于肉体的严重伤害。大江由此出发,探讨了背负着羞耻的人们应该如何走出耻辱的深渊,进而找回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愈合战争的创痛。在那些灰暗而凝重的文字里,大江以一个作家的良知直面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经验,并从中汲取走向未来的勇气。正如他自己所言:“我觉得文学还是应该从人类的阴暗面去发现光明的一面,给人以力量。”其实,大江的作品是“一边写那可怕的深夜里流失着的河水清凉的声音,一边思索着写到最后,展现于人类面前的究竟应该是多大的欢乐。”这样的深刻与坚强给了在绝望中的人类以生存繁衍的希望和信心。
[专家建议]
大江善于从绝望出发来探讨希望,所以他的作品初看极为灰暗绝望,实则饱含对人类无限的希望与热忱,这正是大江作品的深刻之处,阅读时应仔细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