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hat
以前做读书笔记总是边看边记,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总是把原文搬到笔记本上就算是完事了。又或者是开会时,听到多少就记多少的方式记下笔记。又或者布置的工作任务时,习惯性地把任务填写在便签纸上,做完一条划掉一条,直到所有任务完成后就直接扔掉便签纸,显得干净利索。
二、Why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以上方法的读书笔记、会议记录、便签纸记事务方法来说,把所有的东西记录下来感觉没有什么不好。可是,细想却发现又显得不恰当。
视觉疲惫
就拿读书笔记来说,以前的我总是习惯性把原文中喜欢的句子或者有用的地方,完完全全地摘录下来,读了几本书,就能把一本笔记本记得满满地,当时还是蛮有成就感。可是好景不长,当我把新书有读了一轮后,再回过头看笔记的时候,密密麻麻的文字,使得我望而止步。看着一段段陌生的文字,使我怀疑自否曾经读过此书。
记不住
总以为把笔记做得工工整整,把字体写的漂漂亮亮就算是好笔记。实际上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读书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找我的笔记本。究其原因是字体工整,内容全面。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读大学。有一次,一位同学借完我的笔记后答谢我:谢谢你的笔记,做得这真好。我看你的笔记本很新,这些笔记你有看吗?记得多少?
一语中的,说实在的,读书笔记是记了不少。可就是没有复习没有记住。说多了,就是笔记本当成我的大脑在使用。我们都喜欢把记忆这种趣事留给了笔记本或者记事app。
没有灵魂的笔记
因为没有加入自己思考的笔记,所以笔记总是经不住时间的打磨。所做的笔记只能引起大脑皮层的注意。就像是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只有你越用力,激起的浪花才会越大。只有通过重构笔记,把笔记形象化才能做到记忆深刻。
三、How
笔记三层次:
*清空大脑,不忘思路。
*理顺思路,条理清晰
*整理思路,PDCA(计划-尝试-检查-行动)
1.黄金三分割法--问题解决
2.三层空间笔记法--发散思考、头脑风暴
3.三行笔记法--日记、总结
4.康奈尔笔记法--会议、读书笔记
5.三条线笔记法--项目规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