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句实话,1955年授衔时的共和国第一代将军们,只要是和日军正面对垒超过一年以上的,极少数有没有吃过日军败仗的。
或者说,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八路军和日军对于“胜仗”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对日军来说,将八路军的敌后武装完全消灭掉或驱逐出日军占领区,才能算是胜利。
而对八路军来说,只要能在日占区里活下去,扎下根,保持存在,就是胜利。
即便在面对日军数次大规模扫荡时,八路军判断反扫荡胜利的标志也不是歼灭了多少日军,缴获了多少武器,而是日军最后退出了根据地,八路军的敌后武装和敌后根据地依然存在。
所以对于八路军将领而言,被日军追的满地乱跑,丢失几个村镇,甚至打出很难看的战损比来都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只有被日军彻底赶出了日占区,完全无法牵制日军才算丢人。毕竟八路军敌后武装和日军的装备差距是无法用精神去弥补的。
在这样的战略战术指导下,国民党的敌后根据地和敌后武装1944年前几乎全部被消灭掉了,但是共产党的敌后根据地和抗日武装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日军对八路军在不断胜利,八路军包括孔捷这样的中级将领面对日军在不断的吃败仗,但是八路军却越发展越壮大,日占区却越来越小直到被彻底消灭。
能在残酷的敌后战场活下来,并且不断壮大自己,你说孔捷应不应该授衔将军?
至于敌我装备相差不大的情况,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升级了装备后的山东八路军是如何正面痛打日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