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后设程序关乎人习惯性的关注方向(Attention Direction):自我意识型或顾他意识型(Self vs. Others)。
但要留意这个后设程序其实不是关于怎么处理信息,而是关于他们是怎样看待他人的。
这个后设程序只需要观察就可以看到,甚至不用提问题。这和我们每时每刻的人际互动相关,是指在谈话中,你注意力的指向如何。
那些关注他人的人,他们可能并不是特别关注信息,而是想了解他人想要什么,着重于其中是否跟大家有切身关系。
举例而言,有些人在对方谈话的时候,他们会替对方思考,他的注意力主要在对方身上。他们会给你一些信号,表明他们在听你讲。比如他们会对你点头、对你微笑,当你讲到一些关键点的时候把眉毛扬起来。他们是在向你表明,对你所说的,他是投入的、是参与的。如果你在电话上跟他们谈话,他们会不时地发出些声响:“哦。嗯。”会让你知道他们听到了你所讲的观点。
而那些为自己梳理信息的人,他们的处事观点,着重于其中是否跟他有切身关系,其实没怎么看到对方,他们对于那些人不感兴趣、不好奇。
他们把你所说的当做信息,所以他们的注意力不是在你们之间的关系上,而是在信息上。当你讲话的时候,他们不一定给你什么反馈,因为他们在忙着判断,这是不是我想要的信息?等到他们讲话的时候,可能会连珠炮一般地提问,那是基于他们想要得到的信息。他们不一定会建立亲和关系,实际上他们对建立亲和关系没有太大的兴趣。
当他们给予信息的时候,会一下子给很多信息。如果他们是你老板的话,你问他一些情况,他不会停下来看你是不是理解他所给你的信息,他们只是连珠炮一般地讲出来。
在工作里,如果我们要找一些服务性的岗位,很明显地是需要顾他意识型的员工。而另外一些岗位,很可能就得找自我意识型的人。
当然,不会有人偏向于这两个极端,否则如果你是前者,就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如果你是后者,往往就成为一个烈士。
一个人的性格是不是趋向型(Toward)比避开型(Away)要好呢?可能。
若大家的自我意识弱于顾他意识,这个世界是否会更美好呢?也有可能。
不过那只是希望罢了,实际生活里还是什么样类型的人都有,而我们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甚至有时必须要处好关系,因此我们需要面对现实。
或许你希望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够多一些倾向于趋向型,那么在与他沟通时就得采用顺着他性格的方式,而不是照你认为对的方式。
当你与人交往时,要尽可能仔细地观察他的后设程度,倾听他说的,了解他话中含意;注意他的神色举止,何时全神贯注,何时心不在焉。
是不是身体前俯,且脸上流露出倾听别人说话的表情?还是后仰,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每个人都会有自我意识重的时候,并且当时可能还真有必要,不过自己要知道那种自我意识是不是经常的?是不是能助你达成目的?这是我们借助后设程序保持一份觉察的意义所在。
延伸阅读:《激发无限潜能》安东尼·罗宾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