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碗老黄酒

作者: 望穿一池秋水 | 来源:发表于2019-12-06 21:45 被阅读0次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故乡黄酒的文章,但千头万绪,提提放放,竟至经年未落一字。不是不写,而是不知该用怎样的文字,来记述郧阳这千年的美酒,来表达这充满思念和浓浓乡愁的琼瑶佳酿。

            黄酒,没有白酒的浓烈辛辣,更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浪漫多情,但在有酒可考的历史上,它几乎贯穿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时光。甚至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有了黄酒以后,才有后续白酒、葡萄酒、啤酒等等系列酒的出现。而郧阳老黄酒,有史可考证的年月,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郧阳黄酒以其醇香甘美、滋润养生而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衰,如今依然在郧阳大地滋养万民。

                                  (1)

    那碗老黄酒

            提起老黄酒,儿时的记忆仍历历在目。那些片段在脑海中历久弥新,现在回味起来,仍是让人或喜或悲。

            悠悠汉水从万古而来,润泽着广袤的郧阳大地,这里孕育的物产极是丰富。不知从何年何月起,辛劳的郧阳人已会用糯米、粟米、麦仁、玉米,再辅以甘甜的沧浪之水,酿造出上好的黄酒了。几千年的传承不曾在郧阳断线!在我记事起,家家户户的家庭主妇都会酿造郧阳黄酒。但绝大多数是以糯米为主要酿酒原料,据说是因其口感最佳,故其它原料基本上被淘汰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由于土地有限,所产粮食只能使一家人的温饱得以解决,更别奢望有多余田地来栽种水稻了。但父亲总会想些办法弄回些糯米来,让母亲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天,酿两坛黄酒,用以自饮抑或待客。

            要酿造出好的郧阳黄酒,除开糯米的因素外,几块上好的大曲和极佳的水质才是它的灵魂和关键。因各家酿酒的技术参差不齐,故酿出的黄酒味道也是千差万别,酒劲也是有高有低。母亲在鱼米之乡长大,耳濡目染之下,学会了一整套娴熟的酿酒技艺。在每年夏天最热的时侯,母亲在山上采来碧绿的花色草,加山泉水或是汉江水熬煮晾凉后倒入全麦粉、麸皮中搅拌均匀至干湿适中后,放入长方体的木制模具中压紧、踩实,挂在屋檐下晾干,谓之“踩曲”。经伏天高温发酵后,老远就能闻到酒曲的香气,一批上好的大曲就已经制好了。

            母亲在初九的前一天就忙碌了起来。先把三伏天踩好的曲砖用刀砍碎,再用山泉水或是汉江水浸泡一天。初八这天下午,母亲用桶或是盆,提前把糯米泡涨。初九上午,母亲把已控干水的糯米放入大铁锅中炒熟。我们姊妹仨围在锅台边上,眼巴巴的望着锅中的糯米。母亲总是可怜我们,把锅底留少许糯米,糊成薄薄的一层炕成金黄的锅巴,然后分给我们解馋。待糯米晾至温度适合,把大曲水用纱布过滤后,倒入大盆中和糯米充分搅拌充匀,最后装进陶坛中。母亲每天都要看看酒坛的发酵情况,等到发定没有大的气泡冒出后,再把坛口密封起来,静待一个多月后的黄酒出坛。

            父亲虽然从小就体弱多病,但却对黄酒有特别的嗜好。他是个急性子,加上又是一个好客的主,每每不等黄酒“满月”,便呼来一帮亲朋好友开坛喝酒。母亲舀来一盆又一盆的黄酒,在他们猜拳划令的哟嗬声中,一大碗、一大碗的黄酒被灌进肚中,盆中一会儿便是空空如也。如此这般,两坛黄酒哪够这样海喝呀!待到过年真正待客时,酒坛里只有少许浓稠的酒糟了。为此,他们两人不少拌嘴。后来,母亲便不在九月初九做酒,改在十月二十九或冬月初九了。这样,过年的饭桌才有一碗金黄的、浓香的黄酒了。

            八岁之前,我是从未沾过酒的。那年的团年宴上,父亲把还显稍嫩的黄酒兑些水又加些糖后,给我盛了半碗,被我几口喝完后,从此,郧阳黄酒的种子便在我心中生了根,发了芽,以至于在多年之后,我仍对它念念不忘。

            母亲酿的麦仁黄酒也别具特色。新鲜的麦仁煮熟后,加些甜酒粉、大曲和水拌匀后,经过一夜的发酵,第二天就可以享用别具风味的麦仁黄酒了。糯糯的麦仁还有一丝儿清香在口,再来一口香甜的酒水汁,酒香和麦香瞬间在口中碰撞,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愉悦与享受。

            还记得那是一九九三年的麦收,父母在河滩割麦,我也帮忙把麦扛回家。几趟下来已是口干舌燥,父母和二爹他们也口渴了。父母交代我回家后用钢筋锅兑一锅麦仁酒来,供他们解渴。这次的麦仁酒母亲已做好有三天了,酒劲有些大,我兑好后便向麦地走去。由于太满,左右摇晃之际不免溢出,我便自作聪明的走几步喝一口,走几步喝一口。等到了地头,满满一锅兑了水的麦仁黄酒被我喝下了不少。我扛起一小捆麦子向家走去,走到一半便已天旋地转、头昏眼花起来。强勉回家之后,爬上床倒头就睡。一觉醒来,已是下午五六点钟,但我仍然头脑发晕。父母见我醒来,顿时松了一口气。母亲责骂道:“你喝了多少酒?醉成了这样!你看你把这床和屋糟蹋成啥样了!我们生怕你醉死了过去,看你以后还敢喝不?”在母亲的絮叨声中,我扭头一看才知到处是我醉后吐东西的污秽痕迹。我的脸顿时红了起来,不敢再看父母一眼。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醉酒,现在想来有些后怕,又有些忍俊不禁。以至于在我出社会后,一直走在醉了喝、喝了醉、醉了繁猪娃儿(郧阳方言,即出酒的意思)的道路上。不过这是后话,不提也罢。

            父亲在病情最严重的九五年九月,依然叮嘱母亲再做两坛黄酒。母亲说:“你还喝得了吗?做来干啥?”父亲说:“我是喝不了了,也喝不到嘴了。但一个家庭,怎能少了黄酒?这不也是待客之道嘛!”母亲背过身,偷偷的抹去眼泪,过了段时间还是勉强做了一些黄酒。父亲终是没喝上当年的黄酒,就这样离我们而去。

                                  (2)

            郧阳人,一进入九月后,家家户户都会酿上几坛黄酒。而郧阳黄酒,的确如父亲所说,是一种待客之道,而且还是最为隆重与热情的、款待贵客之道。

            带少许米粒清亮亮的黄酒,在那个缺吃少喝的年代,那是招待娘家人和尊贵客人的最撑场面的东西。至于那黄酒糟,兑上一些水,照样能待几席客。

            故乡的宴席,那才真是叫“无黄酒,不成宴。”特别是接媳妇儿和送祝米这两件大喜事上,郧阳黄酒更是大行其道、重中之重。接媳妇儿不管穷富,必须酿几大坛黄酒,去接亲时还要抬上一坛送娘家。而送祝米,娘家人也会抬上一坛黄酒来送礼。娘家人到了之后,人手一碗黄酒荷包蛋或黄酒糖水米花,那是对娘家人最好的招待。席面上更不用说了,一盆盆黄酒流水似的端出来,众人大碗喝酒的豪情犹如水泊梁山好汉的聚义狂欢。但凡这种酒席,没有几人喝醉是不可能的。若真没人喝醉,好!那就接着干,直到有人繁了猪娃儿,这才能体现主人家的热情与好客。

            这关乎于郧阳黄酒的记忆,在新世纪里渐渐淡却了。原因无它,只因乡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没有时间回来酿酒,而留在故乡的又大都是老弱病残。不管哪家办酒席,都在酒店摆上几席,席间多的是白酒和啤酒。即使偶尔回故乡赴宴一次,再也不见郧阳黄酒的身影。那一缕黄酒的幽香,便留在了记忆深处,时时回味,时时断肠。

            在故乡喝黄酒最为难忘的一次,是在确定了南水北调搬迁的2010年那年秋天。在知道了动迁的确切日子后,故乡年轻人难得的都在近处务工,而中年的叔伯婶娘、哥哥嫂嫂们,也难得的呆在了故乡,大部分没有外出打工。没有动迁的乡亲们,这一年都早早的酿好了黄酒,似乎在为那个特别的日子做着准备。

              2010年8月31日这天,不管你喜不喜欢,它还是如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在8月30日这天,我们都回到了故乡。彼时要远迁的十来户房屋,已经夷为了一片废墟,到处瓦砾遍地。站在老屋场上,看到这片生我养我、留下我全部青春的地方,看见那未来得及搬走的装黄酒的陶瓮亦碎成满地凌乱的碎片时,禁不住伤感起来。这一去,故乡只能在远方眺望了!

            我们年轻一辈的,哟五喝六的全部聚在了一起,即使过年也不曾像那天这么齐聚。我们从河滩走向山尖、从沟外走向沟里,重温一遍故乡的山山水水。来到未迁的四十余户人家里,挨家的坐一起唠唠嗑。叔伯或是哥嫂们,把老早酿好的黄酒端了出来,让我们开怀畅饮。我们一众推辞着,亲人们劝饮着说:“喝吧,再喝些!明天你们都要搬走了,以后再回来就是客了!再想这样聚齐,怕是艰难了。家乡的酒啊,总比异乡的好哟!喝吧,你们再多喝一碗,以后再想喝老家的黄酒,那路途不知道有多远,只怕是远酒解不了近馋……”

            听着亲人们的殷殷话语,心中压抑的情感汹涌而出。我们红了眼眶,端起那碗黄亮亮的酒,和着滴落在碗中的泪,仰起脖子一饮而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哟,以前理解不了的诗句,现今用最动情的方式倾情演绎。

            一家又一家走过,一盆又一盆黄酒端了出来。即使最后实在喝不了了,亲人们还笑劝着:“怎么,我家黄酒不好喝?还是对我们有意见呀?再说今年的黄酒嫩,还没有太大酒劲的……”我们连忙摆手说不是,但也架不住父老乡亲的热情,即使一小杯,那还是得干了。看着殷勤相劝的故乡亲人,说不出一句感谢的话语。那黄酒入愁肠,新愁旧愁愁上愁。

            如此这般下来,我们这一帮年轻人,被没有“酒劲”的郧阳黄酒灌得几乎都是晕乎乎的状态。故乡人好客,怕客人喝不好,总说自家的黄酒没劲,但是哪家酿的黄酒会没有劲呢?

            临近傍晚,喝足了酒的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相携着来到汉水边的沙滩上。脱下衣服鞋祙,一起跳进清凉的汉水中,泡一泡未消的暑气,祛一祛浑身的酒气。夕阳西下,看着沐浴在霞光中的小山村,我们回忆起了那时的年少无知、那时的乡村趣事。不知谁先开口唱起:“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我们齐声高唱着,“啊父老乡亲,啊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动情的嗓音感染着故乡的万物,嘹亮的歌声响彻了大江南北……

            自此远迁之后,郧阳黄酒便成了时时在念的乡愁。后来在十堰稳定下来后,出于对黄酒的思恋,我鼓动母亲再做些黄酒。母亲说现在糯米倒是不缺了,可哪有大曲呢?我不禁惆怅起来!以前每家每户都有的大曲,现在尽然成了稀缺品。

            一朋友得知后,自告奋勇的说他家每年都还在踩曲,他可以给我拿两块来。我听后欣喜不已,赶紧买好糯米和桶,母亲就把落了十余年做黄酒的手艺,重新捡了起来。

            当一碗碗琥珀色的黄酒端上了餐桌,朋友们眼晴一亮时,我知道这碗黄酒触动了大家的心思。黄酒入口,细细品咂,不错!还是旧时的配方,还是记忆中的味道。

            至此,我每年都会回故乡找朋友讨几块大曲,让母亲再酿些黄酒。母亲笑着说,和你死去的父亲一样,都是急性子,酒还没发好,都急着呼朋引友的来喝。我搔搔头发,不好意思的笑起来。

                                  (3)

            近几年里,故乡人或许为了淡化对故乡的思恋,大部分人家又开始酿造黄酒。然后把酿好的黄酒带离故乡,带向打工所在的城市。因此在郧阳的许多地方,现今衍生出了不少大大小小的黄酒厂,然后通过快递,送到分散在中华大地各个城市乡亲们的手里。

            以文会友,因缘际会。同是远迁的郧阳帅哥靳小锋,我们在一次闲聊中说起了郧阳黄酒。通过热聊才发现,那是我们共同的爱好,我们都深沉地爱着那片故土。他说如果有时间的话,带我去郧阳最大的一家黄酒厂,品尝一下传统酿造下经过改良的郧阳黄酒,你一定会对它有全新的感受。我欣然应允。

    那碗老黄酒

            青山,靠近汉江的一个偏僻小镇,之前只是耳闻却从未来过。初冬时分,我和陈老师、靳帅哥、小尚美女一起来到了这里。狭窄的公路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萧萧的北风把这里所有的山头吹成了一片金黄。我们一边热聊着郧阳黄酒的历史,一面欣赏车窗外的山色,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青山镇的酒厂所在地。还未走进车间,我已然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酒香,这是和故乡大曲发酵时一样的香气,这让我对此酒厂有了些许期待。

            美尔滋黄酒厂的刘总热情的把我们迎接了进来,一阵寒暄后,我们来到了成酒贮藏间。偌大的房屋被数以千计密封的陶坛所占满,这让我有些刮目。以前在故乡,何时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刘总介绍说,这里存酒有几万斤,准备在年内全部销售出去。我们询问着黄酒储存时间的长短与品种,刘总一一回复。

            为了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他把我们领进了制酒车间。以前储粮的仓房,现今被大型现代设备和硕大的陶缸所占领,车间里氤氲着白色的雾气,醇厚的酒香飘满了厂房。

            参观完全部的车间,得知这里生产的郧阳黄酒还是依据原来的配方与工艺,只是进行了更加精细化的酿造,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与控制。成品黄酒的口感,也由以前的微酸、微苦改进到入口微甜。蒸米和拌曲和以前一样操作,只是改由机械操控,搅拌更加均匀。然后便是为期两天的糖化过程,接着便是酒化,又称前发酵。根霉菌在发酵期间,温度、卫生是关键。在酒化一周左右后,便把黄酒装入陶缸伫存,又称后发酵。又半个月左右后,进入到了压榨工序,把米粒与曲渣进行分离,得到全是黄亮汁水的郧阳黄酒后,再进行杀菌、灌装等一系列程序。黄酒的酒精度和糖度不同,杀菌的方式亦不尽相同。然后进一步的保温杀菌,这所有工序完成,便分装到陶坛里酝酿保存,运进前面提到的成品仓库后,就可以上市销售了。

            刘总说,这酿酒的水全部取自离此几百米外的汉水,大曲亦是人工踩制。在大曲的储存库房里,曲砖被码集的像小山似的,这让我感到震撼。刘总还说,他们酿造的郧阳黄酒,全是用大曲酿造,没添加一丁点儿小曲,所以人们可以放心的喝。即使醉了,也不会头懵、头痛,这些说法在中午的饭桌上得到了验证。当一大杯深黄色的黄酒摆在面前时,勾起了我饮用的欲望。轻抿入口,微甘醇香的滋味在口腔蔓延。这味道和故乡的黄酒、和母亲酿造的黄酒别无二致,口感反而更加柔和。在刘总的劝酒声中,一顿饭下来两杯黄酒已然入肚,醉意也在慢悠悠的滋生。这真是应证了郧阳黄酒的一句俗语:郧阳酒,消停喝,消停醉,醉到明早起不来。(消停,郧阳方言,在此是慢慢的、不匆忙的意思。)

            传统工艺经过改良,技艺已是日渐成熟,改变了郧阳传统黄酒的口感。刘总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准备把郧阳黄酒新改良的技艺传授出去,让更多更广的郧阳人、湖北人、乃至中国人学会这项技艺,把郧阳黄酒打造成知名品牌。然后把郧阳黄酒推出郧阳,走向全国!

            由衷的为同是郧阳人的刘总喝彩,为美尔滋郧阳黄酒喝彩!这一决定,不管前路漫漫,只要有决心与信心,有更多的郧阳人加入与支持,郧阳黄酒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遍布全国各地的郧阳儿女,在餐桌上举杯饮下这醇香的郧阳黄酒时,他们一定会忆起郧阳这方古老的大地。由一碗黄酒所引发的乡愁,一定会有所减弱。只因,郧阳黄酒当前,故乡便在眼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碗老黄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vn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