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个高考状元写给父母的绝交信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位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如今已身在大洋彼岸。
在异国他乡的十二年岁月里,他一次也没有回家见自己的父母,在最近的6年时间里,更是把父母的联系方式全部拉黑,不再和他们联系。
在长达15000字的绝交信里,他列数父母以爱的名义对他进行的人格控制行为,痛陈这些行为给他带来的心灵上的痛苦。
本来以为,在一个讲究孝顺父母是政治正*确的国度,这样的绝交信会引来大家的一致挞阀。
然而,我所关注的一个微信公众号的作者籍由这件事情开始探讨家庭教育的得失。
在知乎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数十个发言者都在哭诉自己小时从父母那里受到的伤害,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不知道是中*国的个体意识开始觉醒了,还是我们的传统道德开始崩溃了。
但是,从小受“教育”时的点点滴滴,这些年来还是会经常回荡在脑海里。

我宁可不要孩子,也要他的成绩!
小时候,父母工作不在一地,我随母亲生活在一个很小的乡镇医院里。
母亲是在那所医院里工作的唯一一名大学毕业生。
由于自己的出身不同,她对子女教育的要求也与那所乡镇医院里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一样。
别的孩子放学之后可以在外面疯跑,我却只能乖乖回家做作业。
别的孩子星期天、假期可以在院子里欢天喜地地玩闹,我只能被她紧锁在那间十多平米的平房里。
在那个年代,收音机过了中午14:30就已经不播音了。在长久地独处中,我只能靠听着院子外面的欢笑声来想象他们在玩什么游戏。
我的同学,母亲同事的儿子有一天感冒没去上课,班主任让我给他送作业本。
同学的妈妈问躺在床上吃着点心的他能不能写作业。
“我手滑,写不了!”
“那就先不写!”
我当时很吃惊,一个母亲怎么会对孩子纵容到这种程度呢?
我如果生病了,不管有多严重,打过针吃过药,也要被揪着从床上爬起来,先把作业写完再说。
有同事问母亲:“你要孩子,还是要他的成绩?”
母亲当时斩钉截铁地回答:
我宁可不要孩子,也要他的成绩!
有很长一段时间,母亲把这句话当作他对我要求严格的佳话,即便与别人聊天时提到这件事情,也从不避讳我!
我那时候觉得,这是母亲对我负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每在心里想到这件事情,就都觉得不是滋味儿!

那是不是亲妈呀?
母亲的严格要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带来成绩上的回报。
我那时在学习上表现出得更多是一种消极怠工的状态。
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蒙混过去就蒙混过去,能逃脱不写那就不写!
哪怕我有一大半的时间要站在教室后面听讲,哪怕我几乎每天都因为不做作业而挨老师的教鞭!
当然,母亲回到家还是会再打一顿。
长大后,有一次与同事聊天,说起小时候挨打的经历。
他说他父母那时候都是拿皮带打屁股,有一次竟然把皮带都给打断了。
这样的事情我也经历过,母亲那时候还用针扎过我的腮帮子。
真的假的?
真的!那时候我特别调皮,有一次母亲越打我就越闹,于是母亲就用缝衣服的针哆我的脸,有好些天我的两个腮帮子上都布满了那种针扎的痕迹……
那是不是亲妈呀?
同事很不理解,一个母亲怎么会对自己的儿子心狠到这种地步呢?
我此前也看到过报道,有后妈对孩子做出这种事情被判了虐待罪,母亲看了这样的报道还曾经为那个受苦的孩子流过泪。
前些日子,有幼儿园的孩子身上有疑似的针扎痕迹,被媒体曝光后很是沸沸扬扬了一些时日。
想到我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更多的只是无言。
其实,同事听到母亲拿针扎我时的反应,已经给了我最深的伤害。

你们家如果不是你妈做主的话,你的发展可能会更好些
我从来不曾考虑过母亲是不是亲生的这个问题。
就象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父亲回来我的日子是否会好过些一样。
后来,我的父亲从遥远的边疆调回了故乡来工作,于是单打变成了双打!
通常是一个人打累了换另一个,也有时会是母亲发布命令,父亲开始行动。
等我成了家,在谈论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时,妻子说:
你们家如果不是你妈做主的话,你的发展可能会更好些。你妈的眼界还是有些狭窄,她对你的教育反而会限制你的成长!
妻子和我母亲不怎么对付,一个强势的婆婆和一个很有自己观点的媳妇如果能和平共处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我也的确曾经颇受困于母亲认识上的偏狭。
母亲是农村出来的工农兵大学生,父亲则是老三届,文革前最后一届考上了当时的名牌大学。相比来说,父亲的学养应该更为丰厚,但父亲天性讷言,在强势的母亲面前始终以沉默来应对,更不要说对我们提出教育方面的意见了。
在我上学期间,母亲严格地控制着我的阅读,非学校的课本和练习册,母亲一概严禁我去读。
高二那年暑假,我因为感冒引发肺炎要在医院打吊瓶,为了不耽误学习时间,我拿了一本《古文观止》去看,母亲看了一把夺过去撕掉:
“不要看闲书!多看看你的课本!”
她不知道,《古文观止》也在老师布置的阅读内容之列,而且《古文观止》真的不是闲书!
后来,我的大学报考志愿基本上是完全按照母亲的意志填写的,那时候她一直认为舞文弄墨受困于政治局*势,不会有好的前途,对我喜欢的文科专业不屑一顾。
当时我还没有学会反抗,很害怕如果我不按照她的愿望去报考,她就拒付我的学费,还会让我断了生活来源。
就这样,我在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工作了很久,至今没有更换过。

儿子,爸爸一直在学习怎样成为一个好爸爸!
在我被父母打的某个时刻,曾经在心里暗暗发誓,如果将来自己养了孩子,也要拿他当皮球来打!
然而,等到真正当了父亲,却觉得能够给他创造一个宽松些的环境,能够给他更多的快乐,或许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最好的馈赠。
对此,我也经常会反省教育儿子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倘若发现了自己有不对的情况,我会及时向他道歉。
我不否认也曾经对孩子动过手,有那么一两次,真的控制不住了,但也仅仅是一两次。
然而,儿子能够记住的却不是打他耳光的时刻。
现在儿子已经开始青春期了,为了提高他的情商,我和妻子有时候会创立一种情境,问他该如何处理某些情感问题。
有一次,妻子问他,如果将来他的女朋友或妻子与他意见有了尖锐的不一致,他该如何处理。
把她关进厕所里,让她好好反省!
儿子的答案瞬间让我无比懊悔!
在他五、六岁的年纪,有一段时间给他讲道理,无论如何都讲不通,打是排除在我的选项以内的,为了让他自己反省过失,当他犯错的时候,我就让他自己进厕所好好冷静一下。
然而,没有想到,儿子在那间没有灯光的厕所里呆了半个多小时,竟然得出了自己处理分歧的方式!
为此,在这件事情过去很多年后,我再一次认真地向他道了歉。
我认真的向他分析了当时做出这种举动的心理状态,指出如果他的爸爸当时有足够的智慧,绝对会让自己先冷静下来,找个合适的时间,用一个他能够接受的方式,和他讲讲道理。
我告诉他,并不是父母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对的,同时他的父亲总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避免犯错。
前一段时间,在读理查德·泰普勒的《极简生活法则》时,有这样一段话打动了我:
父母实际上已经竭尽全力了。也许对我们来说,他们做得还不够好,但他们只能做到这么多。他们不应该因为不擅长为人父母这件事而受到责怪,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父母。
作为儿女,我们有义务尊重父母、善待父母,并通过原谅他们、不妄加评判来超越他们。我们完全可以摆脱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影响。
在看到这段话后,我回顾自己幼时的种种,觉得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经历,时刻让我背负在心中的,反而成了我处理问题、看待事物时形成的最大的包袱!
我曾经无数次,因为别人的错误而自责,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承受了诸多的不幸!
然而,倘若能够早些认识到,父母也会犯错误,学会原谅他们的错误,或许能够让我早些甩掉那些背负在心头的包袱。
在读过那封写给父母的绝交信后,我再一次反省自己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得失,并和儿子讨论了一些让我觉得懊悔的行为,希望他能够明白,自己的爸爸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不犯错误的人。
儿子,爸爸一直在学习怎样能够成为一个好爸爸!但有时候,我很笨,犯了许多错误。希望你能够理解,那不是你的错。如果将来,你很忙很累,没有时间回家来,就不要考虑回来的事情。倘若你觉得心情不好,希望你能够回来坐坐,虽然我们只有一双能够倾听的耳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