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507744/513232933c346c61.jpg)
今天是星期日,单位需要加班。早上惯例6点起床,洗漱后吃了碗鸡蛋方便面,整衣出门。
从老家到辛安镇5里路,少年求学时就在走,不知不觉就走了40年。昨晚弟弟坚持要用车送我,我说没必要,一个人走走路也是好的,就当在散步。
不到5分钟就走上了北行的大路,觉得自己还行,这时7点刚过,8点赶到单位,应该问题不大。平时经常跟人说老了,其实自己一点也没服老。这不,上学时这段路还需要30分钟,现在可能还用不了,就这5分钟就已经三分之一的路了,目的地很快就要到了。
不着急赶路的心情是很惬意的,尤其在这个深冬的早上。尽管北风很劲,还带着哨声,路上一层落叶被吹来吹去,显得很萧瑟,但我穿着孩子买的冲锋衣,又扣上帽子,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走了些路,身子也暖烘烘的,四顾寂静无人,连过路的车也没有,便觉得天地都是自己的。
一个人的世界虽然很寂寥,但也利于思考。太多的时候,人们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出发时的初心,是因为忙于琐事,不能沉下心来思索,让灵魂没处安放,最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
比如说这条路,从少年走到青年,从青年走到中年,现在又从中年走向老年。这样一步步走来,不断地拥有,同时也不断地失去,但有没有想过,活这一辈子,到底需要什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这段路由弟弟开车来送,也就是发动发动车的时间,但我却要失去这段路上的寒冷。太多的时候,一个人多接些地气,才能把根扎得深稳。就像现在,感受了北风刺骨的冷冽,才让我想起上学时艰难的情景,才能想起车内催人欲睡的暖风,人也格外地清醒。
是啊,也许从幼年成长到现在,需要很多积累,比如社会经验、人脉关系、财富名声、亲情友谊、际遇影响等等,但现在年过半百以后,就应该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什么对自己最重要,自己到底是谁。这时,就会做减法,把没用多余的累赘东西丢弃,让自己轻盈起来,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精力,让自己的余生走得更远。
就像现在,两手插兜,没有任何行李,甚至没有一个背包,遍身的口袋里只有部手机,但走动起来,身子却利落不已,一点也没有年老的迹象。
但变老是人生的常态。想到出门时遇到的本家姑姑,村口正在散步的邻家大哥,路上碰见的驼背大叔,往日的身影和现在交互辉映,不由感叹时光真是一把杀猪刀。就像地上的枯叶,也是从嫩嫩的浅黄走向浓绿,也攫取了灼热的阳光变成枝干的营养,也曾用身躯阻挡狂风暴雨,最后在萧瑟的秋风中,告别三季的辛劳,默默地化为泥土,尽力为大树的根系提供自己微薄的能量。
兜里的手机振动了一下,看了看,是爱人在问到站了没有,我顿时感觉很温暖。看来,一个人的世界,偶尔还好,但不适宜太长。就像吃饭,没有盐缺乏味道,但把盐当饭,还不如死掉得好。
看到了309国道上流动的车辆,可还是走了好长时间,到了路边一看时间,足足有了40分钟,和预计的15分钟相差甚远。想了想不由哑然失笑,从家到这里,原来是空旷的两点,视觉上感觉很远,现在这两点之间全部变成了厂房,但实际距离并没有缩短。
没等到2分钟,车就来了。给爱人回了个信息,在想,这条路今天用两脚丈量了一遍,下次再有这个机会,还需要多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