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相吸,琴瑟和谐;阴阳两仪,乃生万物!爱情,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吟咏赞颂的话题!结婚,是每一对相爱的情侣所期待走向的最高目标。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从过家家以手帕蒙头的“小新娘”、童谣里“哭着喊着要媳妇儿”的小小子,到真正长大后谈婚论嫁的我们。从古代的三媒六礼到八十年代旅行结婚,从三十年代的西洋婚纱又到今天的汉服婚礼,婚礼本身究竟是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发展进程?又有哪些礼仪风俗?——4月15日,著名学者、德惠鳇鱼岛人王锦思先生联手我国顶级婚庆礼堂“喜堂”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婚礼婚俗的博览盛会。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此次展品全部为锦思先生私人收藏,品类涉及婚礼相关的服装织物,照片字画,首饰器物,证书请柬,牌匾贺礼等五大类共计百余件藏品!锦思先生多年来一直希望办一场婚博展,让身在礼仪之邦的人们,去了解“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是应该以“礼”为本的。
喜堂宽敞的展览厅里,来自不同时期的婚恋题材的藏品错落有致,它们不会开口,却把一个个场景向我们娓娓道来。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①清代绣球
工艺精美,每一个面上图案都不重复。抛彩择婿,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有这个习俗。(当然夫君人选已有,就是表演形式的)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②清代订情信物 鱼戏莲花荷包
鱼水和谐自古就是对夫妻恩爱的隐喻,这个荷包原主已不可考,但小女儿的情丝仿佛透过根根绣线跃然眼前。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③“鸳鸯夜月销金帐,孔雀春风软玉屏”
这一幅婚床鸳帐前的软饰对联,用王实甫的诗句将洞房花烛的喜悦香艳描摹的淋漓尽至。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 上传中,请稍候... 上传中,请稍候...④民国婚庆贺礼红木嵌白铜牌 同心永爱
结婚是两个人事,却是两个家庭乃至所有亲朋好友共同期盼的大事,这样的祝福铜牌在民国初期上层社会的婚礼上特别流行。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⑤清代绣品喜字挂画
单喜形式并不多见,后经考证,单喜为女儿出嫁娘家所用装饰。其实小心呵护养大的女儿就要出嫁离家,当爹娘的怕是这单单一喜都要勉强呢!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⑥山东曲阜孔府婚庆厅堂装饰木质圆牌
虽然年代久远,但未全部剥落的朱漆与金粉,依然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衍圣公府上举办婚礼的圣大与庄重。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⑥日军侵华时期北京得勝饭庄北平料理举办大型婚宴时嘉宾留影
侵略者的铁蹄下,连老字号饭庄也顺应时局改换了经营方式,唯有那背后招展的彩旗上的双喜字,还隐隐标志着这是中国人的领土。
图片发自简书Ap⑦民国的喜饼包装印模与八十年代的喜字帘钩
王老师的收藏事无俱细,这两个虽然是小件,也体现出了中国人企盼家庭合美生活幸福的心情。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⑧八十年代婚礼用饼干筒
改革开放的东风袭来,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连久违的婚纱造型都用到了饼干包装上。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⑨五十年代中日婚礼照片
新娘娇美新郎帅气,虽然中日关系渐解冻,照片上的两位新人却也是先驱。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⑩民国时期上海大型集体婚礼留影
几十对新人同时举行婚礼,在那个年代绝对是最为时尚的事情!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这一次“喜堂婚博展”锦思先生的带来的婚俗藏品太多,实在无法在小文中一一展示……十里红妆铺锦绣,一杯合卺定余生。愿以白首之约,酬君一顾之幸!锦思先生带来的这些美物,撩到你没?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 十里春风到喜堂·走进王锦思长春婚博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