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每个慢性子孩子背后,都有个急家长

每个慢性子孩子背后,都有个急家长

作者: 草原野狼战队 | 来源:发表于2020-05-31 21:25 被阅读0次

2020年5月31日星期日晴亲子日记2014级7班马驰翔爸爸902

        生活中,“爱磨蹭”的孩子和“急性子”家长似乎总是同时出现。

        在急性子爸妈眼里,孩子的一举一动都透着“慢”,吃饭时的发呆是磨蹭,走路时突然的停顿是磨蹭,穿衣穿鞋的笨拙是磨蹭,时不时冒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也是磨蹭。

        其实,与其说这“一快一慢”天生不合拍,不如说,急性子爸妈们不知不觉被自己的“傲慢”蒙蔽了双眼。

        这种傲慢的本质,是自恋,是控制欲,也是不平等。

        还记得杨烁父子上《爸爸去哪儿》时,杨烁对儿子“凶神恶煞”的样子被无数网友抨击。

        孩子人小腿短,在崎岖的山路上走得慢些,他就恶狠狠地说,再这么慢,马上退回到起点重新走。

        被爸爸威胁之后,孩子的步伐颤颤巍巍的,速度未见提高多少,但脸上的神色却是充满惊恐和不安。

        在新闻看到一位湖南株洲的妈妈就更“厉害”了。她为了催孩子做作业,硬生生催断了自己的肋骨。

        她坦言,自己催孩子学习已经成了家常便饭,那天因为孩子只顾着玩游戏,迟迟不肯开始做作业,她如往常一样边催促边唠叨。

        没想到刚怒吼了一嗓子,身体一阵剧烈疼痛,急急忙忙进了医院才发现,肋骨骨折了。回到家,孩子自然是被狠狠地教育了一通。

        但是,很少有人思考,强势催娃的爸妈真的得偿所愿了吗?并没有。他们不仅没能让娃顺利加快速度,还会陷入“越催越慢”的怪圈。

        法国儿童精神专家克里斯丁·弗拉维尼曾对此做过研究,她发现,经常被父母催促的孩子,长大后要么成了“极度依赖型”,事事不主动,全凭家长安排,要么成了“极度反叛型”,专门和父母意见对着干。

        这两种类型背后,暴露出孩子同一种态度:非暴力不合作。

        他们并不激烈反抗,只是通过消极应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这种“你越催我,我越不想做”的心态一旦形成了习惯,孩子将彻底丧失生活与学习的主动性。

        不知不觉中,爸妈的催促、怒吼和嫌弃,成了刺向孩子的尖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个慢性子孩子背后,都有个急家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ar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