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平安夜,借此非凡意义的一天,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为孩子和父母,送去一份薄礼...
一个小故事,写的是一位妈妈带着未成年的女儿逛街,逛完街女儿回到家就画了幅《和妈妈逛街》的画,妈妈看过画,顿时蒙了,女儿的画上,只有一根又一根五颜六色的,奇怪的柱子,女儿画的是什么?
妈妈端详了好久,突然意识过来,女儿画的是:一条条人腿。
孩子年幼,即使尽力抬头,通过视觉所能认知的高度也非常有限,更何况孩子是需要结合其它感官来成长的。
同龄人的认知都各不相同,
更何况大人与孩子。
有一次在心理学大会上,张宝蕊老师放了一个视频,视频内容大致是,一个外国爸爸在厨房做菜,随手把清理的菜渣丢进垃圾桶,孩子学爸爸也把手里的东西丢进垃圾桶,爸爸随即打了孩子的屁股并要求孩子不准将手里的东西丢进垃圾桶,而孩子也学着打爸爸的屁股,后来爸爸生气让孩子道歉,孩子也用爸爸的语气说:你先打我的屁股!你要和我道歉!
在场看着视频的人哄堂大笑,后来多数人又陷入了沉思...
是的,孩子还分不清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即使你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也不会完全听懂,视频里的孩子不知道垃圾桶是做什么用的,爸爸觉得孩子在“犯错”的时候,拿出了大人的姿态,这时候到觉得这么简单的道理,孩子“应该”懂。
你是如何判定孩子“应该”懂的?
万物初始之初,人是通过观察大自然的规律,然后模仿,逐步进化的。
孩子生下来是人,也逃不掉这个规律进化,而孩子的进化水平,最先透过观察家长得来...可想而知,再想深思...
再举个例子吧:
一个不足四岁的孩子看到妈妈在凉床单,就兴高采烈的冲过去拖着床单就跑,爸爸马上吓止孩子,并怒气冲冲的责怪孩子不该这么调皮,孩子哭着跑回房间,连晚饭有平时最爱吃的菜都置之不理,后来爸爸跑到孩子房间,还批评孩子任性不吃晚饭,并要求孩子给妈妈道歉,说妈妈多辛苦之类的话,孩子哭着说:“为什么!为什么!我帮妈妈…”,虽然孩子说的语无伦次,但是爸爸恍然大悟…
是的,孩子想帮妈妈凉床单,可是孩子并不知道自己不足1.2米高,使床单拖了地。
而爸爸“自以为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孩子。
相信这种情况发生在孩子身上比比皆是,而孩子还根本不懂怎么准确表达,完全是弱势群体,最终可能因为求生的本能不去反抗,导致成长后的缺乏自信、冷漠、不去帮助他人被排挤等等...
可怕的是“传承”着长辈的教育方式对待下一代...
以上几个小故事想分享的主线是:
首先我们要在本质上接受,人与人认知的各不相同,
世界这么大况且没有一模一样的叶子,
更何况是人,
而年代、年龄差距都如此大的孩子更需要被理解,
在这种基础上衍生的尊重,
才能产生有效的沟通。
及时有效的沟通,
是拉近孩子与大人的最好工具,
也是人与人拉近关系的核心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