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工业大学丁家桥校区的路口,有着一家陕西人开的面馆-biangbiang面,这家馆子的口碑不错,学校原老化工学院的不少人都知道,因为它已经开了18年啦!岁月并没有给这家面馆带来什么时尚变化,里面的装饰风格依旧满满的陕西地方浓郁的风情,面馆老板也依然是一如既往微胖身材比例,不见一丝沧桑的蹂躏。
一日路过进去和老板闲聊几句,恭请陕西爷们念一下店名,好奇这家江湖上屹立不倒的面馆 ,必定内有乾坤。一碗裤带面➕一肉夹馍下肚之后,出得店铺,忙活许久都拼不出陕西十大面这排位第一的biangbiang面,老陕给人一个下马威,一碗面的名字就是拼将不出你能怎滴?高深莫测的美食典故,彻底膜拜了。其实这大名鼎鼎历史悠久的陕西biangbiang面和东北的家常面食的面片十分相仿。
七十年代初期孩童时代,我们全家就开始生活在每一个冬天都是天寒地冻的南京城,这里长江以南却是丝毫没有南方的温情。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军区政治部的供给是两筐苹果,外加大萝卜,还有那每年冬天家里阳台上都储备着满满的大白菜和山东大葱,另有土豆一篓。
每逢深秋季节,母亲都会买回许多红彤彤肉质饱满的大辣椒️,洗净搽干水后和生蒜瓣(我的任务就是扒蒜)一起切碎成粒,事前准备好的两只大大带着花纹的玻璃罐,也是洗净控干水分,母亲将剁得细碎的辣椒和蒜粒放入罐子内,分层撒盐,然后封口。
这以后的日子,我们三个小孩伢子每天的任务就是观察一下罐子内的剁椒变化,等到见着了油星,一准到了开罐的时候,辣椒的辛辣柔和着一点蒜末的香气,此时的家中飘满了幸福而满足的味道。
“面”对人生几多情(原创)母亲开始制作面片,在一盆面粉中加入一勺盐,然后加水揉面,父亲原本盘腿端坐在大椅子上笑眯眯地抽着烟,面揉过几回又醒过几回,在面板上将面团中间掏开揪成几个剂子,再擀成面皮折叠切成宽条往锅里扯,这时父亲会过来帮忙扯面。听着汤锅中的声响,我们姐弟三人已经摆好了碗筷,坐等开饭,饭桌中央就搁着一盘红艳艳稍带点白色的剁椒,浇头里面有白菜、鸡蛋和土豆丁。我们家吃面都不是用小碗,全部每人发一只汤盆,不然佐料拌不开,肚量之大就是那个年月练就出来。
而陕西的裤带面则是长长的一根,度量小的一两根根就打饱了。碗面片儿中了,延续到自己成年独立生活以后,时至今日我们当年的毛孩儿早已人到中年,在万物复苏光怪陆离的山西面食号称两百多种,陕西面食也有五十多种的今天,我也时常做上一碗面片儿,将对故乡的思念,对父母的思念,对陪伴我们成长军区大院那一草一木的思念,岁月无声地都揉进了这碗面中。
日子一天天的过着,各种喧嚣此起彼伏,生活的健康实惠才是生活之道,丝毫无需奢靡之气。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栖林不过一枝,你我人生亦不过如此,吃得简单舒服,活得阳光灿烂!
“面”对人生几多情(原创)杨春燕 20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