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佳文家
如果作者是渣男,你会用其人品来评判其作品吗?(完整版)

如果作者是渣男,你会用其人品来评判其作品吗?(完整版)

作者: 秋沼芰荷 | 来源:发表于2022-02-27 19:16 被阅读0次

文/秋沼芰荷

毛姆说:什么样的人写出什么样的作品。

那么,作品高低会受人品好坏影响吗?

读书群里的朋友S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他说:你们会因为作者的人品而去质疑他的作品吗?有的人作品写得很好,但是人并非是我们心目中那种形象,你们会宽容对待吗?是只单纯看作品?还是为作者开脱,用另外的词语来掩盖他的行为呢?

他举出了两个有争议的人物,现代诗人徐志摩和古代诗人元稹。而这两个人,确实也比较渣。

徐志摩

谁人不知情圣徐志摩?谁人吟不出《再别康桥》里的几句优美诗词:“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如此轻盈柔美的语言,流动、美妙的意境,还有这份爱恋、怀念、离愁的情绪,这俨然是诗人的绝唱。

然而,众所周知,徐志摩打着反抗封建礼教、拒结包办婚姻的旗号逼迫原配张幼仪打胎,只因他正在猛追林徽因。当时医学不发达,堕胎意味着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张幼仪说: “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冷冰冰地回: “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

张不从,徐便一走了之,使得产期临近的张,无奈之下,只得求助二哥。

遭到林徽因拒绝后,徐志摩又抢走了好友老婆陆小曼,可是他也并没有完全倾心倾情于陆。若非徐因意外早逝,不知后面还会有多少不齿之事发生呢。


元稹

写过无数脍炙人口的爱情诗、且不乏经典诗句和爱情至理名言的元稹,谁人不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元稹对老婆的浓浓思念,让无数后人为之动容。

但是,依照现代人眼光来看,他就是一个滥情诗人、心口不一的渣男。仗着帅气和诗才,元稹一辈子都在与女子谈恋爱,骗取了不少痴女芳心。

《莺莺传》是元稹的自叙传。交往莺莺后,元稹想另攀高枝,便将其无情抛弃。却又在诗中将莺莺比作会给男人带来祸害的妖女,这实非厚道之人所为。看似和老婆韦丛是真爱,韦刚离世,元稹便又交往上女诗人薛涛。

官场上,元稹倚靠老丈人提携得以逐步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中坚力量。几经贬谪后,又靠名声极差的宦官帮助吹嘘,升到宰相的高位。

所以,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元稹的口碑是极差的。

就此,你言我语,群里开始了热闹且有趣的讨论。每个人都从不同角度来表明自己观点,见仁见智。(下文括号内是我自己的一点小思考,不做展开。)

讨论

择善说: 作品是否等同于人品,这个问题很好,值得思考和探讨。胡兰成的人品也不怎么样,但其作品、文笔却很好。

红叶说: 还有著名诗人顾城,人品也有争议呢。

Y: 作品≠人品。徐志摩的人品=徐志摩在诗里传递的观点?引用一下钱钟书的话,如果喜欢吃鸡蛋,干嘛要认识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在我看来,作品和私德完全是两回事,没必要因为私德而刻意贬低作品,或者因为作品而对人品刻意维护。不过有时候人的确是很主观的,不可避免地会因为“人品”而厌恶作品。(我有过因某人品而不接触其作品的事。)

择善: 我也赞同你的观点,作品不等于人品。人品是作家的私德,作品有更宽广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我们可以不喜欢作家的某些行为,但他的作品作为文学创作却会流传很久。(确实如此!这种事不要太多啊!)

S: 作品里面的观点和隐射的内容往往离不开一个人的想法和行为,完全分开不可能。母鸡病了,生的鸡蛋你敢吃[呲牙]。(是啊,如果鸡蛋也带着病毒呢?三观不正的人说出的话,你敢听?)

阮:作品不等于人品。我们也不能以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去评价他(她)的作品。上面有群友说一个生病的鸡下的蛋你敢吃吗?这跟我们所谈论的完全不是一个问题!

这个比喻不恰当。应该是一个道德品质有问题的鸡下的蛋你敢吃吗?答:我敢吃!历史上有许多所谓的“人渣”,但是他们却留下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作品!(道德品质有问题的鸡,这个得好好想想!突然想到一个说法:生气时给孩子喂奶,奶水会有毒。百度给出的答案是:哺乳期生气,奶水并不会产生毒素,只不过情绪不好会导致乳汁分泌减少,同时,与宝宝接触的妈妈,会把坏情绪传递给宝宝,导致宝宝心情不好。)

南 :如果没在群里告诉我,元稹和徐志摩是那样的人,我还真没有机会了解到这些。他们作品的名气都很大,大到直接给人以先入为主的印象,大到甚至教科书都有其作品而忽略其生平的污点。(言外之意,我们只需要欣赏作品就好,不了解其人品也无妨?)

看完他们的事迹我也气愤,不过想一想,难道他们的人品在当时就是坏了?若他们真正抵触当时主流,估计都不会有作品可以在当时出名。(这话的意思是,当时的主流都如此?)

爆爆: 曾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和尚整天想着山下的妓女,有一个妓女一直渴望出家当尼姑,纯洁的身体和污秽的心灵,污秽的身体和纯洁的心,他们两个哪个该上天堂?哪个该下地狱?有时我们的行为和我们内心的追求背道而驰,人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嗯,不可貌相!)

我们看到他的作品也就是看到了他内心追求的东西,他的私德中不洁的地方那就是他无法摆脱的污秽,也许是他心灵的污垢,也许是为了实现心中的追求所为的必要的恶。(想起毛姆在《刀锋》中写到的男主莱雷,一个极其追求精神世界的人。毛姆大加赞赏和羡慕。那正是毛姆渴望成为的另一种人,只不过,毛姆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

人的思想和行为究竟哪个更重要?该用哪个作为评价的标准?一个士兵在杀人时想的是为国捐躯,为了守护心中的美好,但是对敌人来说他却是一个可怕的杀戮者。(这又是一个角度!)

我的发言

我在讨论中提到了三个方面:

1. 记得在阅读伯乐推文:《《月亮与六便士》追求极致之美》时,我评论说:其实,我一点不喜欢男主人公,也不羡慕他的所谓追逐极致之美。他为了自己心目中的月亮,却失去了做人的品质。他无情、暴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对被他抛在身后的生活丝毫不感兴趣。有人问他:“你想过没有,你的妻子痛苦极了?”他说:“事情会过去的。”

众所周知,《月亮与六便士》的原型是画家高更。小说中的男主和现实中的高更一样,身无分文时,得到秉性仁慈、为人慷慨的朋友无微不至的照顾,却用勾引朋友之妻来报答,并与之私奔后将其抛弃,导致她最后选择自杀。如此男主,即使找到了月亮,他的月亮会有多美呢?

2. 另外,针对文品和人品,是不是要看作者的文章是哪个领域?他的主题和什么有关?(因为作品更有广度,比如,自然科学类和人品关系不大吧?)

3. 还有,我看到过一个故事,或许也是一个角度:

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兢兢业业,公正无私。且视酒为祸根,忙碌之余,仍挤出时间在四处讲演,劝人戒酒。也禁止家人接触酒。他家里有一个房间,时时上锁,不许任何人进入。

有一天他突然死了。葬礼后,家人出于好奇撬开了那个房间,发现里面堆满各种空酒瓶,显然,这些瓶子是他自己喝光了里面的酒,不知如何处置。当他宣传完戒酒大道回到家里,躲在屋里喝酒时,脑子里会想些什么。(这种言行不一的人,他说的话远比他做的事高尚很多。)

S: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和事例很多,自己做着言行不一的事,最后惹得一阵哗然。

现在的想法

虽然,读书群的讨论已结束,我仍然有一些话要说。

你有没有过因为作者的人品不受待见,而排斥阅读他的作品?我有过。印象最深的是周国平和余秋雨。其实,我手上的几本余秋雨的书都看过,感觉不错。周国平的文字很多人都觉得经典,常加以引用。我的大学同学经常在群里分享周国平的文字,原因之一:他有着和周国平一字不差的姓名,当然,他一定是以此为荣的。

但是,自从知道余和周的生活史之后,我就不看他们的文章了。不过,那时我还很年轻,对一切,包括感情,都比较较真,自然很排斥这样的人。我不知道如果现在再来阅读,会是什么感觉。只是,我已经从内心深处没有读他们作品的冲动了。

其实,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渣男标准也不太一样。最重要的是,人无完人,我们根本很难简单地评判一个人的人性和品德。弗洛伊德告诉我们:人有自我、本我和超我。我们确实未必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更别说那些有着更复杂、更多重人格的人。

所以,没有谁能被简单地定义为一种品质。毛姆说: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有可能会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个人身上。

朋友借用元好问的一首诗给出了他的观点。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首绝句嘲讽那个朝代的潘岳在诗中把自己描绘成淡于利禄、忘怀功名;实际却是无耻小人,趋炎附势,钻营利禄,谄媚权贵。

说:文坛演技派大有人在。以文识人是不可靠的,会“失真”,所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这样的事或许有,但是大多不可信。比如《月亮和六便士》中主人公原型高更,其实也是一个渣男。

以文识人不可靠,那么,以人识文并因此而废文也不可取。所以,友友们说的文品非人品,在多数情况下正确无误。

一切不能绝对化,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本身就复杂矛盾,还会发展变化,有时更会出现假象。

现在,回头想想,我所说的的“即使他找到了月亮,他的月亮会有多美呢?”的评论也是极其片面的。

首先,那月亮确实美!(只不过美得有点残忍和冷漠。)

其次,大多读者都喜欢这本书,羡慕男主追求理想的勇气和决绝,因为我们都过着俗人的生活而把理想无奈且狠心地抛置脑后。

还有,写出《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毛姆却绝非是男主那样的人。毛姆倾全力来追求写作的梦想,但他同时是一个非常仁慈、善良和有着自身人性魅力的人(当然,他妻子西里尔估计不会这样看。后面我会写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章)。

其实,毛姆本人也很讨厌《月亮与六便士》的男主为人。但是,毛姆同时说:或许天才不是普通人,我们不能用普通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

在本文最后,附上友友们的留评。感谢你们!

沈阿温:不以文品论人品。我的理解是不应该因为他文章写得好,就认为他人品好;不应该认为他文章写得不好,就觉得人品差。我们有时候看一个人是辩证着来看的,就文学方面,他们的确留下了很不错的作品。

漫讀時光:我觉得作品和人品不能一概而论。一个人的作品,我们通常读的作品的类型有很多,有纪实类、有科幻类、有悬疑类……作品的类型不尽相同,一个作者可能多才,写不同类型的书籍,而写作的不同类型可能是灵感迸发,可能是看了别的作家作品而思考的,也可能是作者自身的经历。人品,我觉得一个人的人品是长久很难改变的品格,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作品,风格易变。作品和人品,可以辩证地看,而不能把作品等同于人品。

默兔之宝:会看作品吧。都说文品会体现人品,可好的作品还是有吸引力,人品嘛,不敢苟同。

清新语:作品还是会看的,人品不赞同。

晓看西风:作品写得好的人,在写作那一刻,心必然是纯净的。人是很复杂的动物,不能简单的以好坏来论定。基本上每个人都是好中有坏,坏中有好。至于说人品,是综合而言的。

蕙若:文人中渣男不要太多啊!

中层管理精进:不能因人废文,不过,了解人之后,确实会影响偏好。人还是情感动物。就像流氓才子胡友兰,哈哈,不过真的是文人多是非。

胡老太:两码事,不能因人废文。

晓风知非:文如其人,如果品德有问题的人写不出好文章,这个人品应该符合当时当地的价值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作者是渣男,你会用其人品来评判其作品吗?(完整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gf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