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亲眼看到寄生虫是在本科人体寄生虫学的实验课上,现在还能记得看到那些标本时胃里泛起的一阵恶心,它们有长有短,有大有小,反正没一个好看的。
与病毒和细菌一样,寄生虫也是人类重要的病原体类别,不过它们的处世之道和病毒细菌有很大区别。在卫生条件大为改善的今天,人类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已经大为降低,不过有一些寄生虫依旧严重威胁着地球上一些人的生命,比如热带地区高发的疟疾和一些水源较为丰富的地区高发的血吸虫病。
这里要说的是吸虫,因为今天看到新闻说有人不幸中招,在表达伤感的同时,还需要警示一下处在危险中的小伙伴们。
威胁人类的寄生虫主要有三大类: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吸虫是蠕虫中的一类,它们的成虫通常像一片叶子,扁平而对称,带有口吸盘和腹吸盘是吸虫重要的特征,它们也因此而得名。
新闻里面说:“广西一位先生因常吃淡水鱼生鱼片,肝脏长了上百条瓜子仁状的虫子。”这种瓜子仁状的吸虫学名叫做华支睾吸虫,因为主要寄生在人类肝脏内,也常常被称为肝吸虫。
肝吸虫的生命周期分为很多阶段,它的虫卵从人类的粪便中排出后,需要先进入第一个宿主体内,担任第一宿主的往往是一些淡水螺类,肝吸虫在淡水螺的消化道内孵出毛蚴,继而发育成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从淡水螺体内跑出来,再进入第二宿主体内,担任第二宿主的往往是淡水鱼和虾,尾蚴进入鱼的肌肉内继续发育成囊蚴。囊蚴呈椭球形,大小一般为0.1-0.15毫米。
(这里要吐槽一下寄生虫生命周期要经历那么多阶段,当时学寄生虫的时候最怕记这个)
囊蚴其实就是一个囊包着肝吸虫的幼虫,囊蚴在鱼的体内无法继续发育,需要等待时机破囊而出,这个时机就是鱼被肝吸虫的终宿主吃掉,而人类就是肝吸虫的终宿主之一。
囊蚴进入人体内,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囊壁被破坏,同时幼虫的发育信号被激活,幼虫开始兴奋起来,并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紧接着,幼虫随着胆汁逆流而行,大约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到达肝内胆管,并定居下来继续发育为瓜子仁状的成虫,靠吸食人类血液为生。
肝吸虫在人类胆管内定居下来后,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就可以开始产卵,虫卵随着胆汁进入肠道,并最终随着粪便排出体外,继续新的生命循环。
肝吸虫的成虫寿命很长,可以达到20~30年。由于肝吸虫无法直接在人类体内完成全部生命周期,所以人类感染成虫的数量取决于吃下去的鱼体内含有的囊蚴的数量。在人的肝脏内发现几百条肝吸虫不足为怪,曾经最多的报道都上万了。
由于是寄生在肝内胆管,肝吸虫感染导致的主要后果是肝损伤,症状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肝肿大,疼痛,黄疸,胆管/囊炎和胆结石等等,导致肝损伤的原因可能与虫子的分泌物和机械刺激有关。肝吸虫感染的症状与感染的数量有很大关系,感染数量越多往往越严重。
肝吸虫感染一般不会死人,而且比较容易治愈,而且不作死一般不容易感染。
肝吸虫主要靠淡水鱼类传播,而能够作为肝吸虫第二宿主的淡水鱼种类非常多,达到六七十种。肝吸虫主要分布在亚洲,中国很多省份都有病例,但主要的流行区域在广东省,这是因为当地人喜欢吃“鱼生”和生鱼片粥,这是人类感染肝吸虫的主要途径。
预防肝吸虫非常容易,那就是不要吃生鱼。研究表明,囊蚴在90摄氏度的热水里只需要1秒钟就会死亡,在60-70摄氏度的热水里也活不过十几秒钟;另有研究说把含有囊蚴的鱼肉放在负20度冷冻3天以上,便会完全失去感染力,但在4度冷藏条件下,囊蚴的感染力能够维持半年以上;蒜汁在体外实验中有一定杀灭肝吸虫囊蚴的作用,不过作用较弱,需要4到6个小时才能完全杀灭囊蚴,蘸着汁料吃生鱼片不能预防肝吸虫。综上来看,还是把鱼肉充分加热最为保险。
由于我们的眼睛没有自带显微镜,所以无法分辨买来的鱼是不是含有囊蚴。不过,即便买到了附送囊蚴的鱼也没关系,充分加热做熟了,我们完全可以放心的吃。
很多宠物和家畜也能感染肝吸虫,比如猫,狗和猪等,这些动物被称为保虫宿主。它们感染后也会生病,还会到处排放虫卵,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以后给你家喵星人喂鱼的时候,记得先红烧!
(图片来自人卫第五版《人体寄生虫学》第111页至121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