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特别不理解叶落归根。
记得看小说、学课文,都提到国外的华侨或者客居他乡的老人临终临终了一定要回故乡安度晚年或者入土为安,总会有点隐隐的疑惑。
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啊,高一郭老师就说“小草恋山,野人怀故”,我才不是胸无大志的野人,我要飞得高高远远。
大学刚毕业那年,在老家县城上班。虽然现在已经不大记得具体心态了,但偶尔翻起那会儿写的日志时,那种总觉着自己在浪费生命的感觉历历在目。那种舒适和安逸让当时的我心神不宁,坐卧难安,有种惭愧的内疚感,一心只想赶紧考出去,到省会城市去,到有高楼大厦更加光鲜亮丽的单位去。
我总觉自己一直是被上苍、被家人爱人、被朋友很宠溺着,只要特别想的事情,比如这件以前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也又得到老天照顾、贵人相助,很顺利地如愿以偿。
坦白讲,武汉是一个我很喜欢的城市,大江大湖大学多,武汉人乐天积极直率火辣,朋友渐多安家落户工作规律的生活让我这样好吃懒做、随遇而安的人也比较有归属感。
只是这次回家,看着到处卖艾叶的农民,看着推着一排排香包五色线的小车,看见那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推着一整车都是自己纯手工制作的笨笨的土土的荧光绿色的娃娃、元宝、小布蛇,还有条纹的公鸡、老虎,真的笑翻了,二姨说她做得这么粗糙,肯定没人买,我却觉着很可爱很萌啊,一车都只有两种颜色,明显是就利用手头有的布发挥无限想象力,关键是每种动物还很像,看老太太自己也乐开了满是皱纹的脸,问做得像不像时,我真心感觉很有爱很感动。
早上妈妈摘了五种带香味的植物叶子泡一桶水给我们洗脸,然后一起去河边趟水洗脸洗脚,我忽然觉着这才是我记忆中的节日,好像这也才是节日应有的样子,端午节就粽子鸭蛋艾叶香布袋五色线,清明节就香裱火纸祭祀上坟,而不是每个节日都用商场打折的方式来庆祝,区别只是3.8折还是6.1折。
我算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人,入新生活进状态比较快,也只是偶尔生病时才有点领会为什么思乡会叫homesick,思起来真的是sick啊。我也一向是享受当下,珍惜现在的生活态度,不是那种失去才懂珍惜的人,所以我也知道如果真的每天生活在县城,肯定又会烦躁。虽然我还是爱这里的空气草木大街小巷羊肉烩面火烧夹肉胡辣汤们。好比曾经天天有馒头吃,总嫌馒头太丑太土太没趣,想换洋气的面包。现在天天换了各种口味的面包,却发现馒头各种好,但是如果真退回到每天馒头的日子,只怕也不愿意。这种虐恋,我描述不来,但游子们应该都懂。
躺在回来的火车上,光线明暗间听着熟悉的曾经认为很土现在感觉特别特别亲的南阳话,脑海中跳出的都是 “近乡情更怯”,“乡音未改鬓毛衰”这样的句子,虽然还远远没到诗人那样的年纪。box说我是漂泊得短了,我觉着应该是在家假期待得太短了。治疗思乡病的药方就是在家待到腻味哈哈
大学时候听南拳妈妈唱“回不去的都叫做家乡”,现在好像明白了,虽然原因可能是不能,也可能是不想。如果这样的距离能让我对你更加深爱,你也是愿意的吧?我亲爱的故乡。
家是一块面包,我们都是饥饿的游子。
思乡是一种病,每逢佳节,病入膏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