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些情况:
刚读完一篇文章,发觉写得挺有道理,但没过多久就想不起来了?
你在说话时,突然来了个电话,接完电话后你接不上刚才的说话内容了?
事情太多,做了这样忘了那样?
Bingo!都中!
你可能怀疑自己得了健忘症。相信我,没那么严重。
你的大脑或许超载了。
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我们的大脑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帮助我们完成认知、决策、思考等活动。
A. 思考模式
负责处理所有的思考过程。
例如,写作,运算,推理等需要调动大脑大量精力的工作。
优势:
帮助我们保持专注,主动获取信息,积极分析及输出,达到深入思考的目的。
劣势:
任务处理速度慢,大脑容易疲劳,不能多任务并行。
B. 反射模式
依靠直觉或惯性思维处理我们最原始的刺激反应。
例如,边听音乐边工作。
优势:
处理问题反应迅速,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劣势:
处理复杂任务时容易出错或掉坑。
C. 存储模式
把我们接收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
例如,归类和背诵等工作。
优势:
通过记忆帮助我们思考和运用,让我们思维更有条理性。
劣势:
存储需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如果休息不好,存储功能会下降甚至发生混乱。
我们的大脑按照思考、反射、存储这三种不同模式来回切换,以此达到对事情记忆,分析,执行和反馈的一系列行为。
影响我们思考的负面因素
我们大脑会受多种负面因素影响从而干扰我们的思考、判断和记忆。
1. 随时在线
我们在工作或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微信QQ或页面弹窗跳出干扰我们的思维。我们每次的消息回复或者点击弹窗看信息都会干扰我们的工作学习效率。
一项对15万智能手机用户的调查发现,他们的手机每天要被解锁110次,最高时平均每天要看9次手机,也就意味着不到7分钟就会去看一次手机。而每看一条信息,我们都需要6-7秒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碎片化信息不但会干扰我们的专注力,还会影响我们大脑的存储能力。白天接收到的碎片化信息越多,存储模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的强度和难度就越大。
解决对策:
1小时集中精力处理工作,手机静音,不看微信。1小时之后,再打开手机,用5-10钟时间集中处理。把最重要最不容分心的事情集中安排在一天里精力最充沛、最不易受打扰的时间里解决。
配合工具:番茄时间管理法。
2.多任务并行
每天有太多事情要处理,鸭梨山大怎么办?有的人会一心多用。多任务执行只适用于机械化的任务。比如,在室内边跑步边听音乐。
不合理的多任务并行会让大脑超载,增大任务出错概率,执行效率反而变慢。例如,边开车边看短信!
解决对策:
把事情记录下来,
用四象限法则把事情分类:A紧急又重要、B重要不紧急、C 紧急不重要、D不重要不紧急
方法:
1.把紧急重要的事放在首位,一次集中精力完成一个紧急且重要的任务。
2.把重要不紧急的任务目标拆分,设定规定时间和小目标,定时提醒自己目标进程。
3.紧急不重要的事,按照事情处理的难易程度排序,把密切相关的任务放在同一批次处理。
4.不重要不紧急的事,集中一个时间处理。
配合工具:一页纸管理。
3. 睡眠不足
很多人喜欢熬夜加班,或临睡前刷剧、刷微信,导致睡眠不足,早上起不来。睡眠不足会直接让大脑的内存变小,存储接收到的信息无法有序归类和整理。
《自然》杂志上的研究中,选了28名学生分两组,让他们看一组图片。其中有一半人在实验前一天被要求通宵不睡觉,另一半正常睡眠。测试结果表明,通宵的学生比正常睡眠的学生平均少记忆了19%的图片。
解决对策:
为自己设置入睡时间提醒,比如平时晚上10点15分入睡,把闹钟提醒时间定在10点。保证自己7-8小时的睡眠时间。在睡前1小时做些适当运动,帮助自己入眠。
配合工具:设置睡眠闹钟。
4. 持续的压力
持续的压力会让大脑负载过重。就像一张弓,如果不松一直拉着,时间长了它的弹性就会变低。长久的压力积累还容易让人产生消极地负面情绪,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解决策略:
1. 把负面想法和自身行为区分开,在负面刺激和负面思维定势中加一道防火墙。
2. 像锻炼肌肉一样通过训练恢复自己的“正能量”。
比如,体验成功积累信心;寻求他人鼓励和支持;观察别人的成功做法,营造兴奋感。
3. 把最大的压力作为自身的一种使命。
找到压力源,认清自己真正在意和看重的事。用克服困难的角度去看问题。用一种使命感去实现自己最看重的事。
配合工具:成功日记。
总结:
我们的大脑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低效。积极的寻找各种方式来恢复大脑工作,能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改善心态,对生活变得更从容自信。这些方式你有在用吗?或者,你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分享呢?欢迎大家留言。
作者:特奥·康普诺利
欧洲商学院教授。他擅长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梳理整合,并以简明、有趣、实用的方式向大家普及。他的著作还有《压力:亦敌亦友》、《工作和家庭中的压力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