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聆听国学——论语中的孝与礼乐人生

聆听国学——论语中的孝与礼乐人生

作者: 小菜瓜哦 | 来源:发表于2019-08-23 16:43 被阅读0次

上一节我们谈到,儒家提出“孝道”,其实是要提醒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保持终生进步的心态。

如果一个人终其一生面对任何事情始终保持“孝”的心态,那么他在实践的战略层面,就建立了人生进步的根本。这种行为习惯,应用到生活中就是“忠”,忠于爱情、忠于事业,在儒家看来就是“孝”于爱情、“孝”于事业。有“孝”有“忠”,人生才真正把“仁义”落地,灵魂中“真正的自我”才得到了培养。

安徒生《海的女儿》中的美人鱼,小美人鱼没有获得凡人王子的爱情,她宁愿自己死掉也不愿意将利刃插入王子的胸膛,所以上帝给了她灵魂;按照儒家《论语》的逻辑,我们可以说,小美人鱼其实是始终以“孝”的心态忠于自己心中的爱情,这种人生行动上的取舍,让她当然就拥有了永恒的灵魂,灵魂是她自己直面自己的人生而拥有的,并不是上帝给她的。

在儒家看来,“孝”是考核人生的行为标准,无处不在。最基础的“孝”,一个人应当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仁智勇俱全;一个人可能做到的最大的“孝”,则是应当对得起全部人类文明,有仁有义。“孝”道不是当傻瓜,“孝”道是一种健康的行为习惯,培养起这种行为习惯,“仁义”才可能实现,人生幸福的实现才有了基本的保障,人生再去进一步学习其它具体知识、技能才有了意义。

以上是《论语》中的孝道。

礼乐人生

“孝”的原则要求人生在行为上对“仁智勇”全面进行磨炼,在运用这个原则的过程中,仍然会面临很多生活难题,我们怎么办呢?

儒家认为,面对具体事件,老天爷可没有给我们定下来的什么死的行为标准,只有自己的良心是标准,一切都要看是不是对的起自己的心。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想要的,应当也试着施于别人,按照这个“忠恕之道”来做就好。

什么是“忠恕”?“忠恕”从写法上看都是上下结构,“忠”字由“中心”两个汉字组成,“恕”字由“如心”两个汉字组成——“忠”要求往心中看,真正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找理由,不放过自己的不成熟,要求自己的人生不断进步;“恕”要求将心比心,宽容体谅他人的不成熟,保持对他人的心灵人格的尊重。此为“忠恕之道”。这样磨砺的“仁智勇”人生,将会达到怎样的生命状态呢?儒家认为,“礼乐”人生状态是每个时代每个人都应当追求的理想生活。

在《论语》看来,懂得“仁义(仁智勇)”“孝”“忠恕”,这样一来,面对“生”和“死”我们就都能从容,慢慢地,我们的各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就能越来越正确,让我们能处理好活人的事儿,也能处理好死亡的困境。这些正确生活方式让我们好好活着、好好死去,这就是“礼乐人生”。

“礼”是人生中的各种各样需要遵守的规则,但这些规则不是为了遵守而遵守,一切都服务于我们的幸福“乐”。人活着不需要被形式主义的“礼”所束缚,对待活人,没必要搞铺张浪费,恰当就好——“俭”;对待死去的人,真心怀念最重要——“戚”。这才是生活方式的本质。

礼乐人生,是《论语》为我们揭示的生命的道路。活在自己认同的人生状态中,才是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我们起步于我们的理想,在现实中努力耕耘,收获我们心灵的满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以上我们所说的《论语》的要点,在《论语》中都有对应的语句,我们将会附在课后,大家可以课后逐句对照。

现代中国人学《论语》有什么用?

(1)《论语》的文本解读方法

《论语》流传至今,整本书分为二十个篇章,每个篇章,取正文的前两个字作为本篇章的名字,比如第一篇,开头是“子曰学而时习之”这么一句,“子曰”这两字重复性太高,用这两字当篇名不好,所以“学而”就成了第一篇的名字。

《论语》书名据说先秦就定下来了,“论”这个字,原意是指把一些东西编在一起,也有“挑选、整理、总结”的意思,就是说《论语》是把孔子及诸弟子语录汇编在一起的一本书。

从古到今,学术界主流意见,都是把《论语》看做结构松散的语录体,是一条一条的语录集子,不按主题分篇,不按主题解篇,就是把伟人的经典语句优中选优汇集一下方便学习,很像文革时候的《毛主席语录》。

为什么这样看呢?老实说,是没办法。《论语》中的每句话都可以“春秋笔法”反复研究,而整体的篇章语句之间,究竟潜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大家看不出来。

相关文章

  • 聆听国学——论语中的孝与礼乐人生

    上一节我们谈到,儒家提出“孝道”,其实是要提醒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保持终生进步的心态。 如果一个人终其一生面对任何...

  • 4. 《论语》的孝与礼乐人生

    “孝道”: 一生都要保持终生进步的心态。 终其一生面对任何事情始终保持“孝”的心态,实践人生进步的根本,用到生活中...

  • 聆听国学第三讲——论语中的仁与孝

    全部人类只有两种人生,其一,社会本能人生,其二,真我醒觉成熟的人生。儒家认为,爱怜自己的灵魂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此我...

  • 傅杰讲论语观后感:论孔子的仁

    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孔子的一部分论语。也对很多论语中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比如忠,孝,礼乐。但我认为,论语虽然有很多...

  • 《论语》中的礼乐

    《左传》有云:“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华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而《论语》作为延用了数千年的教...

  • 《论语》与“六经”(三)

    三、《论语》中与《礼》有关的章句 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修养是根本——论语贯通140

    在《论语》下半部开篇,就探讨先辈与现在对礼乐的态度的不同。在商的时候,礼乐教化倾向于忠,相对就野;周朝的礼乐教化则...

  • 国学论语之仁和孝

    FOR YOU:论语中"仁智勇"=仁和义 仁:主观上一辈子努力爱自己的灵魂,不被社会本能俘虏,不被欲望控制 义:在...

  • 聆听国学经典第一课——论语的诞生背景

    最近报了《聆听国学经典》的课程,下面是笔记~ 很多人以为《论语》是孔子的作品,其实不然,《论语》是集体创作的,版权...

  • 《论语》对现代人的作用(二)

    《论语》里都讲了些啥呢?核心理解三大概念:第一,“仁”。第二,“孝”。第三,“礼乐”。 首先我们来谈谈仁义的“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聆听国学——论语中的孝与礼乐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pt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