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尤其下班路上,边开车边听音乐,很是惬意,回到家里,也能一扫白天工作的阴霾,呈现给家人一副开心的模样,呈现给女儿一个温暖的妈妈。
可是,时间久了,这些歌曲好像有些听腻了,一首歌曲刚刚开始播放,我就急着切换下一首;不好听,又接着切换。就这样,没真正听全几首歌,在反复切换中,就已经到家了。
难道我真的不喜欢这些歌曲了?
既然不喜欢,那当时收藏它们的心境,哪里去了,难道不能再重新找回?
既然不喜欢,那偶尔在别处听到它们其中一支,为什么依然觉得赏心悦目、喜欢的不得了,仿佛找到了收藏时的感觉?
既然不喜欢,那为什么总是出现删除不久之后,又重新找回并再次收藏这样的操作?
我这样问自己,却仍想不明白上述的种种。
忽然有一天,我因为开车误操作,将播放模式由“顺序播放”切换到了“随机播放”。
同样的歌曲,不同的播放顺序,我却觉得每首歌曲都是新鲜的,都是好久不曾听过的。
是的,听着每首歌曲,仿佛找回了曾经喜欢它们时的感觉。
忽然,我发现了不同的听觉感受:
原来的顺序播放,因为听得久了,每听完一首歌曲都知道接下来的是什么,甚至每首歌曲的尾音和下一首歌曲的序曲,都有了乐感上的串联,每到尾音部分,都能想到接下来的序曲。
而随机播放后,却不一样。每唱完一首歌,我不知道接下来会是哪一首,听到尾音部分,也让我有了小小的期待,去猜想下一首是什么,期待接下来那“陌生”的序曲,甚至序曲已经开始,却不记得是什么歌曲,直到播放了几秒、十几秒甚至数十秒,才想到,哦,原来是它。
那种“陌生”的期待,让我在享受听歌的同时,对“陌生”有种莫名的兴奋。原来,我讨厌的不是歌曲本身,而是那种过于熟悉的感觉。
有时,熟悉便是一种重复,重复便极易产生厌烦。
#2
女儿正在读幼儿园大班,即将升入学前班。每天放学后,老师都会布置两样作业:一张数学题卡,一张拼音描红。
在我看来,这样的作业量,对于一个不到5周岁的小朋友来说,是不小的。但既然老师布置,必是她所能承受的基础。
数学题卡的内容是加减法计算,女儿很喜欢,我无需操心;拼音描红,整整一张A4纸大小的描红量,小家伙总是拖拖拉拉,不愿意写。
我想,小家伙也是觉得描红的量大和索然无味,才不愿意写的吧。于是,引起她的兴趣,就是顺利完成拼音描红的切入点。
我问女儿,你不是很喜欢画画吗?我们通过描红来画画如何?
女儿问我,那画什么好呢?女儿明显有了好奇心。
我说,金字塔怎么样?就这样,我看着她先“画”了塔尖部分,又“画”了“底座”、“台阶”,“翅膀”。最后,我们以各种扭扭捏捏的排列顺序,把一整篇的拼音描红都写完了。
从歌曲随机播放想到的…… 从歌曲随机播放想到的…… 从歌曲随机播放想到的……
在这以后,一整篇四线格的拼音描红,每次我都会想象出各种形状的排列顺序,让她按照顺序来书写。她也能非常喜欢的按照顺序来书写,每完成一个顺序,她都欣喜若狂,并欣赏书写的样子是否很像,端详一番。
有道是,新鲜感带来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阶段的学习,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规范和兴趣的培养。
喜欢了,大多就能做好了。
#3
生活也是如此,需要新鲜来调味,通过保鲜来维持。
公园遛弯,每次我都会选择走不同的小径,只为走过不同的小路,闻到不同的花香,欣赏不同的风景,遇到不同的人。
每天上下班,两条路线,我总是交替选择而不是固定一条路线。每一条路上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景象,或人来人往,或车水马龙,或拥堵不堪,或极为顺畅。
一个人的生活,总是那么随意,何时何地何种境况,遂了自己的心意便是好的,生活就能继续,但这种随意也需要不断变幻来取悦自己。
婚姻,是两个人的生活,两个不同的人的生活。轰轰烈烈的恋爱结束之后,进入婚姻,一切便归于平淡。但平淡不等于无味,维持不等于自生自灭。
婚姻中的两个人,撇开忠诚和责任,撇开道义和伦理,那些婚内出轨的,有时不是不爱了,只是无味了。平淡的婚姻,靠忠诚和责任维持,靠道义和伦理约束,更要有不同的味道来保鲜。有时,一场电影、一次旅行、一个家庭活动,都能让我们平静的婚姻生活泛起层层涟漪,生动感人、充满活力。
好的婚姻,有不同的样子:你在闹,他在笑;两人一房,三餐四季;最初喜欢于外貌,然后沉溺于爱情,最后折服于三观;相濡以沫,相敬如宾;春天一起去郊游,夏天一起去散步,邱天一起去采摘,冬天一起打雪仗;爱彼此的性格,欣赏对方的才华;打打闹闹,搂搂抱抱……
但婚姻的样子都不是知道了开始,便已预料到了结局。爱情需要保鲜,婚姻需要经营。时时变换不同的样子,才让婚姻充满新奇,爱情依旧浓烈。
有句歌词唱到:若我爱的你方式已不同开始,不如我们变换下位置,看一看原来它的样子。生命如同一段旅程,婚姻是一场修行,只有走过后才能完整。制造让婚姻生活不一样的小惊喜,保持仪式感。
好的婚姻,在不断的新鲜里,才能保持持久的活力,才能爱的长久。
从歌曲随机播放想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