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英语》这本书把之前的Teachers 改为Learners放在书本的第一章节,感受到作者理念的变化,也感受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更加明白只有看见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升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学习效率才有可能真正提升。
Learners这一章节讲述了学习的原因、不同的学习背景、学习者的差异、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和学习的责任五部分。学习的责任对我的感触最大。
这两天又读了王彩琴老师和李佩仪老师转发的武志红老师的文章《比抑郁症后果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正在侵袭千百万好学生……》,无目标、无动力、无兴趣和无感受让孩子们成为"空心人",对任事情无欲无求。王老师在朋友圈谈到"所有人都渴望被看见、被倾听、被认可、被尊重。"是的,这几年,我正是在王老师的"四被"原则下成长,自己也参考王老师的做法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践行,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慢慢尝试。
今年接手一个平均分不足40分的班级,学生的英语最高分不到90分,大部分学生不会读单词,更不用说学习方法、阅读技巧,但是学生比较课堂比较活跃。我第一节课让学生尝试读单词,发现学生根本没有按照音标读单词的意识,更不知道音节的知识。我没有讲音素、元音、辅音、音节等知识,带着学生给单词分家,让他们尝试用汉语拼音的方法拼读,在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自己不会读的音素,并且尝试给单词分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会自己不会读的音素并且练习,同时我把每个单元单词的配套语音发在班级群,学生可以参考跟读。现在学习到第五单元,班里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可以自主拼读,虽然有些音不太准,但他们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就感。虽然学生能力还是很弱,我也不敢保证今年平均分有多大提升,但学生听讲的人数和状况比之前有了很大进步。
除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师生之间更重要的是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习的发生。我今年尝试每周点名,每周五点名2位学生。点名前我内心有倾向,一位是本周进步比较大,学习习惯、上课表现、作业书写等方面表现比较好的;一位是作业完成、上课发言、在学习上比较有想法的孩子。我让孩子们站在讲台上,我非常具体地说出孩子这一周的优秀表现,班里孩子主动响起的掌声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我再郑重其事地发给他们一张手写的荣誉证书。虽然班里还有很多要改善的地方,但一个多月来,孩子们的变化我能感受到。又想到王老师经常说的:我们要通过英语课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教会孩子们生活思考,教给他们一生有用的东西。
班里昨天篮球比赛,有一个男孩前段时间崴脚,虽然康复了,但是参加这种激烈性的比赛我感觉还是不恰当,篮球队队长同意他参加比赛。我今天上课准备和孩子们聊聊,比赛结果很重要,但人最重要。如果因为这一次比赛的胜利,给他的脚带来一生的不完全康复,我想篮球队长一定不希望看到。我希望孩子们明白,无论何时何地,人都是第一位的。事情总有机会再去做,但健康是一去不复返的。
除了看见学生,我还意识到要看到自己。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无论啥事都想做到尽善尽美。记得一个朋友之前跟我说过:赵莲芝,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你有你擅长的一方面,你也有你无论如何努力都做不好的另一面,不要对自己苛求太多,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你有些方面不如他人,允许你无论多努力,有些愿望不可能实现。是的,跟随王老师这几年,我慢慢尝试着学会拒绝,学会放弃,学会放过自己。作为一名学习者,学习是为了让自己更幸福,我对照学习者差异,认识了多元智力理论,提升自己的优势,客观接受自己的劣势,允许自己的不完美。
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和几个闺蜜朋友一起共读,佩仪对共读做了详细的要求和部署,在共读的过程中一起提升、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