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有一篇课文是《林黛玉进贾府》,从题目上看,好像林黛玉是主角,最后才发现,原来真正的主角是王熙凤,作者作了那么多铺垫,只是为了迎接王熙凤的出场,据说王熙凤的出场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经典,是否真的有那么经典,我也不敢妄下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王熙凤这个人物深深地刻在我脑子里了。那时的我觉得王熙凤是个有本事的人,规规矩矩的“三春”和“总怕被人耻笑了去的”黛玉,在王熙凤面前,简直弱爆了。到现在,我也基本是这个观点。
凤姐的幽默从哪里来
在等级森严规矩繁琐的贾府里,人人在最高领导贾母面前都得敛声屏气,小心翼翼,唯独王熙凤敢那么放肆,而且她的放肆还总能惹得贾母开心。后来多看了几遍《红楼梦》发现王熙凤在贾母跟前总是没正形,老是调侃老太太,好多次真为她捏把汗,这玩笑开得险的,真不怕老太太太龙颜大怒吗?
后来又把这事琢磨了琢磨发现自己是杞人忧天。因为王熙凤的幽默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自己很放松;二是和贾母心意相通。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硬造幽默,就使不得了,中秋夜尤氏讲笑话冷场就是个例子。
“幽默”这种高级别的操作,是学不来的,因为它的本质是人在完全放松状态下智慧的自然流露。人但凡有所顾忌怕出错被人笑话,行为语言只能规规矩矩,因为这样最不容易出错,安全是安全了,但也无趣了。你看刚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的黛玉,就显得很无趣。
王熙凤为什么能那么放松?这和王熙凤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王熙凤从小是假充男儿教养的,虽然关于她成长的细节作者没有交代,但贾珍的一句话却透出了很多信息,“大妹妹从小玩笑间就能杀伐砍断”。这说明王熙凤小时候经常和亲戚家的男孩子在一起玩,可能包括贾珍、贾琏等,她不但活泼,还很有主见。她不但有公主般的骄傲,还有女王般的头脑。一个女孩子能长成这个样子,一定是得到了足够的爱和自由,这让她敢于尝试敢于犯错敢于做自己。
从未露面的王子腾可能是当时最好的父亲了,他给了凤姐无条件的爱,这爱放在任何历史背景下,都是稀缺资源。王子腾可能发现女儿并不喜欢读书,因此也不强迫她读书,也不用各种规矩去束缚她,虽说假充男儿教养,但她并不是男孩子,以后家里传宗接代也不靠她,王子腾自然也不指望她能有多大出息,只是一味爱,凡事由着她。所以王熙凤既没有受到女性行为准则的束缚,也没有接受男性世界里那一套假惺惺的大道理,她有的只是一段富贵家庭里的野蛮成历史,这造成了独一无二的王熙凤。
王熙凤早年的经历让她和世界有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她眼中的世界是善意的,所以她敢说出“凡事我说行就行”这样霸气侧露的话。她嫁入贾府没多久,就开始管家,这更增添了她的自信。用现在的话说,王熙凤是一个见过世面的女孩子,所以她敢说,这个世上的人,只要她不笑话就是好的,谁还敢笑话她?这是怎样的自信和笃定?
现代人老说要有气场,气场是什么,就是这份自信和笃定。王熙凤本身的优越感再加上管家奶奶的身份,使她在贾府如鱼得水,根本没有什么场合值得她紧张。不紧张了,才能挥洒谈吐嘛,但是挥洒谈吐和流露幽默还不在一个量级上,尤其是为某人量身订制幽默。
她的幽默为贾母量身订做
王熙凤的幽默都是为贾母量身订做的,主要表现为调侃的对象就是她老人家。这个操作不是一般的高难度,放今天谁也不敢和自己的爷爷奶奶过分开玩笑,尤其不能提“死”这回事,但王熙凤就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关键是这“太岁”还挺买账,这中间到底有什么玄机呢?
我琢磨良久,发现其中的玄机在于贾母和王熙凤心意相通,堪称知音。她们两个是一类人,贾母在凤姐身上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凤姐深知贾母的需求,两人一拍即合。从贾母的自述来看,她年轻时必然不是王夫人那一类的“木头人”,她说自己没出嫁时在池塘玩耍不小心掉了下去,又说她自认为也是个能说会道的,可推测贾母年轻时是一个挺活泼机灵的人。
贾母还说,娘儿们原本该说说笑笑,横竖只要大礼不错就行了,一天叫她们神鬼似的做什么。意思是,家里又没外人,大家就别端得那么辛苦,差不多就得了,一起聊聊天,开开玩笑乐呵乐呵不好吗?关键是人端惯了,不知道怎样才是不端,开玩笑这事真心不是逼出来的,如果你说让王夫人开贾母个玩笑,王夫人马上诚惶诚恐,真心做不来,当然老太太也是深知的,因此也不勉强他们,她只寄希望于孙子孙女孙媳妇。像王夫人、贾政之流过来请安,老太太也很快把他们打发走,因为他们不但自己无趣,还搞得气氛特别紧张,孙子孙女也被拘住了。
王熙凤是“野蛮生长”造就出来的极品,不要说突破规矩,她分分钟就能废掉规矩,所有的孙子孙女加一块,也没凤姐一人能划拉得开。她深知自由的快乐,而这正是贾母想要的。贾母一生享尽荣华富贵,马斯洛需求从下往上就差一条没实现——自我实现。她的自我实现也许就是有一个人能和她对对话,很平等的那种,所以她说想找个积古的人说话。
可是贾母那么高高在上,谁敢和她平等对话,她也只好体验“高处不胜寒”的滋味。所有的人都对她恭恭敬敬,那是敬意,更是距离。唯独凤姐敢走近她,开她的玩笑,这可太让她开心了,凤姐是她的开心果,更是她的知音,让她不疼凤姐疼谁?
开玩笑力度最大的一次是,贾母拿出二十两银子交给凤姐,让她给宝钗过生日,凤姐说:“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过生日,不拘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呢?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费几两老库里的体积。这早晚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做东道,意思还叫我赔上。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的,只是勒掯我们。举眼看看,谁不是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那些东西只留给他,我们如今虽不配使,也别太苦了我们。这个够酒的,够戏的呢?”说得满屋里都笑起来,贾母也十分喜悦。
不是说老年人都特别忌讳“死”吗,王熙凤偏偏敢动这个忌讳,贾母也居然一点不恼怒,还十分喜悦。这一方面说明贾母是一个特别能开得起玩笑的老人,也说明凤姐和贾母相知之深,她们之间真的没有那么多规矩和隔阂。
再看凤姐和王夫人的相处状态,总有一种总经理给董事长汇报工作的感觉,王夫人动不动来一句“月钱放过了不曾”,凤姐就得调动起好多脑细胞给出一个完美答案。这个相处方式才叫累,虽说王夫人是凤姐的亲姑妈,但凤姐从没开过她的玩笑,她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嘛!
大大方方才是美
如果要用戏剧里的一个行当来表现凤姐,我觉得刀马旦最适合不过,凤姐就是有那种威风凛凛的感觉,很酷很飒,这是一种原始未经雕凿的状态,书读多了,就会被所谓的“知性”取而代之,总之有野性没知性,有知性没野性。王熙凤是少有的具有野性美的女人,在传统的审美范式里,几乎没有野性美生存的土壤,凤姐稀罕就稀罕在这里。
当然凤姐并不是只有一个花架子,她还有过人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最要紧的是她的执行力。她这一系列才能在协理宁国府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她总结了宁国府的几个弊病,什么权责不清,赏罚不明,有脸者不好好干活,没脸者不能上进等,针对这几个弊病想出了相应的措施,经过她一番筹划管理,果然整肃了许多。要说脑子里有干货,估计宝钗、探春也不在凤姐之下,但说到执行力,凤姐更胜一筹。
她一上来就敢说狠话,给众人立威,她说现在是我管事,你们都得听我的,不要说“这府里原是怎样”这样的话。同是帮别人家管事,宝钗的话就软和得多,而且得罪人的事一件不做,只挑得好儿的事做。凤姐就敢下猛药,她不辞劳苦每天早上三四点起床梳洗打扮,五点准时去宁府点名,有个人迟到了,她当场处罚。虽然说打板子这种野蛮行为现在不允许了,但王熙凤的处理思路是不错的,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关于凤姐的风采,还有一个细节表现得很好。说坐了一屋子女眷,贾珍突然进来了,都紧张起来,只有凤姐举止舒徐,缓缓站起,应对自如。那时对妇女的束缚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说有人害脚,有人害脸,有人害嘴,总之就是不能和陌生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必须表现出一番羞怯的样子,才合乎礼法。只有凤姐不屌这一套。
凤姐对女性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说“必定像蚊子哼哼,就是美人了?”,她认为大大方方才是美,所以她提拔了小红,她说这姑娘“口角简断,就很好”。大家总是叫她“破落户”、“凤辣子”,她一定认为这是一个赞美。
凤姐的污点
凤姐是一个有能量的人,做起坏事来,也虎虎生威。而且最擅长多管齐下,搞系统工程,她眼珠随便一转,就计上心来,排兵布阵把个贾瑞整得半死,要说毒设相思局只是小试牛刀,整尤二姐就是来正式的了。这回可真是戳着凤姐的心窝子了,不出这口气,凤姐就不是凤姐了。
凤姐的目的是要让贾琏难堪,让尤二姐痛苦,要参与者尤氏、贾蓉等付出点代价,她先后用了将计就计、请君入瓮、瞒天过海、煽风点火、借刀杀人等计谋。可是计谋再高妙,她也不过是一个心碎的原配,可怜人而已。
从现在的角度看,尤二姐就是小三,可当时小三是合法的,凤姐告都没地方告,只能把苦水咽回肚子,她想和小三斗,却不能光明正大地斗,她有一肚子委屈和怒火,却不能对贾琏发泄,只能大闹宁国府,拣尤氏这个软柿子捏捏。她想说,我就是要一夫一妻,可她只能说“我又不是那容不下人的人”。
凤姐的判词有一句“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是说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先后是顺从、命令、休妻。从顺从变成命令,很可能是因为尤二姐一事,当然不是尤二姐本身的死,而是被打下的那个男胎,贾琏一定会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狗屁道理讨伐凤姐,让凤姐无法翻身。至于休妻,很可能是凤姐放高利贷、让张华以四宗罪告贾琏、后又想杀张华灭口,这些事情败露以后,贾琏对凤姐的态度。
凤姐在对付尤二姐时,的确是用力过猛,可这能怨凤姐吗?任凤姐再强大,在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中,她依然是弱者,她无法保护自己的权益,要么做一个宽宏大量的大房,要么斗死所有的小三,就是离婚,那也是以“休妻”的名义,这让霸王似的的凤姐情何以堪?
凤姐的聪明要不得吗?
曹雪芹给凤姐的评价是“聪明累”,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好像凤姐的悲剧就是由她的聪明引起的。我对这一点颇有微词,在四大家族没落的背景下,人人难逃悲剧命运,又岂止凤姐?凤姐是做一些刻毒事,但她并不是事情发起人,要说始作俑者,是贾琏,是不平等的制度。试想,四大家族处于上升阶段,凤姐的聪明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不论凤姐承受了怎样的命运,她的聪明及其价值,是不能否认的。我们文化一向不喜欢人太聪明,尤其是女性,总喜欢说“傻人有傻福”、“人算不如天算”之类诬蔑智商的话,好像人只要一傻,一笨,福就来了,命就好了。
像凤姐这样充满张力的人物,曹公给的排名并不靠前,排在前面的要么是风一吹就倒了的林妹妹,要么是气一暖就化了的宝姐姐,总之得柔柔弱弱。就连那些老学究意淫起来,也只以薛林二位为对象,争论谁更适合作太太,没凤姐啥事,可能觉得凤姐太厉害了,降不住吧。
据说西方人也会对十二钗来个民意调查,出乎意料的是凤姐居然位列榜首,成为最受欢迎的人物,还是老外更能欣赏凤姐。宝钗、黛玉再好,也只是在男性画的圈圈的里面转悠,比如优雅、贤惠、聪慧都是那么得体而没有攻击性,不会让男人觉得有压力,男人才能云淡风轻地把玩她们的好。
凤姐则不一样,她不管什么优雅不优雅,凡事她说怎样就怎样,她只要把脖子一梗,贾琏马上就软下了。这一点,估计大部分中国男人都接受不了,虽然他们也确实没什么本事。总之还是各种鸡汤、杂志里不厌其烦地给女人灌输的那个道理“女人要示弱”、“女人要给男人留面子”。可能中国男人的面子尤其脆,女人稍微一强,就稀里哗啦掉一地吧。
可惜了,凤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