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定境当成悟境,这个误会古今中外发生的概率很高。这两者的确很相似,但弄错了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定境中会出现忘我的感受,身心会感觉很愉悦,就像大冬天洗热水澡一样,舌头上也像喝了清泉一样甘甜。内心非常宁静,与世无争,烦恼烟消云散,被一种祥和之感笼罩,注意力自动转移到了呼吸上。最重要的感受就是物我混一,实现了存在的和谐,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性的觉知的遍在。很多人就把这个体验当成悟境,但这其实这只是定境。定境跟悟境一直以来都很容易混淆,就跟医生误诊一样,不要说人类,据佛典记载,就是很多高层次的生命都会犯下这个错误。
定境最大的遗憾就是具有保质期,小小的定境,几个小时或者几天之内就会消失殆尽,你又回到烦恼的世界来了,那你又要重新修,然后它又产生了,过了一段时间又消失了,就是这样的。根据经典记载,有的人可以将定境维持很长时间,或者一辈子,甚至亿万年都有可能,所以就认为自己已经成道了,可以与天地同寿。但最终还是逃不出物理定律,还是有能量耗尽,烟消云散的一天。这个原理和只能将定境维持一小时或一天的人是完全相同的。在定境的有效期内,好像世上也没有什么能打动你,好像你也能如如不动。但这个有效期终会有结束的时候,那么烦恼就一定会再次出现。这时候人们就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修定,不怕失败,一次次的将定境的期限延长,最后就会延伸得很长,那么就能鱼目混珠,自欺欺人。
儒家历史上很多大师其实最后的境界就是处在一种深定之中,因为定境深,所以能够生死自如,我相信他们的定境现在依然处在有效期内。所以他们有自信有勇气排斥佛老,批判禅宗。在禅宗看来这是一个陷阱,称之为鬼窟窿。第二个选择就是通过反省,认识到这是定境并非悟境,那就改弦易辙,走上了禅宗的路线。关于禅的宗旨,六祖慧能讲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这就是正法眼藏。那就是只有悟,没有其他的。悟入的境界与禅定的境界,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前者是行云流水,后者是固若金汤。禅定其实就是自己营造的一个意境,一座花园别墅建设得很美好,住在里面当然很舒服,但总有一天它会崩塌,没有永远存在的建筑,固若金汤也是有时效的。很多人把禅定当成实修,实质上就是修海市蜃楼。
悟与定有着根本的差别,并不是说必须修定才能悟,不打坐怎么能悟呢?这就是误解。打坐只能入定不能入悟。悟一定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穿衣,聊天看电视,逛大街,这是什么?不要认为这是世俗活动,然后有一个出世的概念,这种对立只来自于想象。就要在这里面悟入。这个悟入就是很快的,不会低于光速,称之为当下。在当下突破一切障碍,突破一切障碍才能进入当下。人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心思,这么多疑虑?就是不能看到平等。佛说众生平等,只有看到平等才能觉悟,否则就会被参差不齐的现象迷惑。逃避世俗去修行,最终只能进入定境。因为你的出发点就是迷惑的。不要觉得静坐比说话好,那很没见识。不要认为悟后必须再修,没这回事,当下就是一切。
所以说悟的境界是行云流水的,你可以打麻将打牌玩游戏,当然你只想晒太阳也行。悟是没有任何阻碍的,你觉得有什么能阻碍你悟,那只是你的迷惑。这样的悟境就是没有保质期的,因为它是流通的,但它给你带来的身心感受绝不亚于禅定。所以你觉得满脑子乱想,满世界乱跑,心会越来越乱,那只是你自己没有悟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