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诗意地栖居。——【德】荷尔德林
安居士/海滨:诗意栖居者9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德】荷尔德林《远景》
诗意地栖居,意味着灵魂的自由自在。一切外在于精神的物质,均以相对简朴宁静而有序的方式存在,过度冗繁奢华和徒有其表的形态,常常给生活带来困扰和束缚。愈是亲近自然愈会发现,美好的事物给人带来的感受与体验,往往是令人身心愉悦的。
当人类过分地强调语言逻辑概念,算计分辨的工具理性,把经验实证、效用和科学主义奉为圭臬之时,人们就只能看到、听到和感觉到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是板结的认知模式中所具有的东西,这些缺乏诗意的碎片会钝化我们的审美,甚至破坏原本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感知系统。
即便是哈勃望远镜的发明和超级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也莫不过如此。肉眼可见的星空与梵高的绘画艺术是趋近于生命本体的,但这些冷冰冰的工具,却制造着人与事物之间巨大的疏离感,微生物亦是如此,万物皆有其自在自为的能力,就像无穷无尽的技术黑箱早已存在宇宙之中,我们需要与之构成自洽关系,而非对抗或者征服。
诗意地栖居,意味着对自身局限性的重新确认。栖居者不是征服者,诗意来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尊重和敬畏,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适应与融合,人类不可能仅凭工具或技术,就能观测到业已形成的认识体系之外的全新的事物,而只能看到观测到人类既定的认识体系之内的更多的细节,如此而已。
人类若不能勇敢正视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深刻反省贪婪无厌的索取带来的潜在危机,不能充分认识到自身智能的残缺不全、偏狭蒙昧,还自以为是地提倡唯科学主义,科学万能、技术至上,那将会在以偏概全、残缺有限的人智引导下的危险歧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我们也反对不可知的悲观论调,警惕反智和反科学的极端做法。诗意地栖居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惬意自适的愉悦体验;诗意地栖居也并非主张退回到原始时期,它只是让人回归自然,回到他作为生命体本身的多种属性中,拒绝被异化或沦为物质的奴隶。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亲在”或“自在”这一重要的哲学概念,其核心就是强调主体本身存在的共时性与历时性,也就是说,诗意地栖居并非一厢情愿能够达成,需要意识与行为的主体完全自觉地将自身融入所处的自然、社会等外在客观环境或场景之中,主客之间的自洽或互融达到畅通无阻的程度时,人作为诗意地栖居者,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赋予自己的诸多幸福滋味。
长按赞赏码,感谢您的鼓励支持!
安居士/海滨:诗意栖居者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