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 | 《老子》走出来的“道”

读书 | 《老子》走出来的“道”

作者: 林青澜 | 来源:发表于2023-09-05 22:17 被阅读0次

【日更第1637天】

走出来的路

才是自己的

林光华老师的书籍深入浅出,平易近人,贴近生活,经典原著我尚未能领悟,能够拜读老师的版本偶有所悟也是一种以浅入深的入门方法,于是又开始读《无为的能量》。

读书的好处就是,每当你有所困惑,书似乎就与自己心有灵犀,总能找到答案,比如昨天的文,矫情地写完后,就有很多正能量的资讯来到我身边。

书中提到:

当你去走了一条路,它才能成为一条道路,如果不走,永远都不知道这条路。走,是实践,尔后,这条“道”才能在你的生命中呈现出来。(昨天尚且困惑自己的选择,然则所有的路都需要去走出来,才能知道未来如何。)

老子开篇提“道”,虽然玄之又玄,但是与人的实践是紧密相连的。老子的道并不在语言概念中,而是在实践中,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老子的“衡道”不是一个现成的法则,它是在我们行动过程中慢慢领悟出来的,并不是在人之外的实体性的存在——我们往往会在事后总结出很多的经验,很多当时的灵光一现,很多命运使然,事实上这些都是在事后发生的。事前,没有人能确认自己走的路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可能走错,可能损失,可能……

“道”也是“道说”出来的一个语词,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表达又是极其有限的。“道”需要依托人的“道说”而被理解,被人所领会,但很有限,表达出来有限,听懂很有限,听懂了能够做到的部分也很有限——这也是“道”的局限性。

“道”会随着人的行走渐渐呈现出来,心到哪里,脚步就到哪里,哪怕走错,也是一份宝贵的经验,人极其有限,未知前路,可是,也只能在这种动态的“朝向”过程中,在朝它而去的过程中,逐渐被领悟。

“道”是可以说的,只是说出来的“道”不是那“恒久之道”,而一切的“道说”尽管竭尽全力,尽力让我们有迹可循,又会得意忘言,只是语言依然不断流传。

“道”既生万物,又进驻万物而颐养万物,因此“道”能沟通万物,引导万物,打通万物的界限。“道”是一,是大,是无,如山谷能容纳万物。

——摘自《无为的能量》

-END-

相关文章

  • 心量打不开,永远是囚徒

    姓名:孙玉生 时间:20220516 持续打卡:第2022天 1、早起:5:04。 2、读书:《扫除道》、《老子道...

  • 净美地球,我们一起行动

    姓名:孙玉生 时间:20220519 持续打卡:第2025天 1、早起:4:15。 2、读书:《扫除道》、《老子道...

  • 看山、看水

    姓名:孙玉生 时间:20220518 持续打卡:第2024天 1、早起:5:05。 2、读书:《扫除道》、《老子道...

  • 扫除实践的“三个境界”

    姓名:孙玉生 时间:20220514 持续打卡:第2020天 1、早起:5:20。 2、读书:《扫除道》、《老子道...

  • 当下的赢点在直觉,未来的赢点在境界

    姓名:孙玉生 时间:20220517 持续打卡:第2023天 1、早起:4:55。 2、读书:《扫除道》、《老子道...

  • 老子的“道”

    据《史记》记载,有人说老子活了100多岁,有人说老子活了200多岁。虽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老子是个长寿之星,...

  • 老子的“道”

    《老子》的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道”,是老子哲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这一“道”字在五千余言的《老子》一书中出现达七...

  • 老子的道

    儒道之别 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 1.儒家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道家不...

  • 老子的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

  • 道的感悟

    老子是崇尚“道"的,老子的"道"是无为之道、柔弱之道、虚静之道。老子将道比喻成女性(童女、母亲、玄牝),‘“无名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 《老子》走出来的“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xx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