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是抛弃烦恼而是“理解”烦恼

不是抛弃烦恼而是“理解”烦恼

作者: 石川河女神 | 来源:发表于2018-11-27 21:51 被阅读18次
不是抛弃烦恼而是“理解”烦恼

人们常说,人生总是摆脱不了烦恼,但是真正明白什么是烦恼的人却为数不多。

总感觉不满意,总觉得维持现状会出问题,之所以有类似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人们不明白烦恼的真正含义,所以面对问题时便无法解决。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生活中,当你面对后悔、愤怒、失望、沮丧和不安等情绪时,因为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考方法,所以各种不满的情绪始终如影随形。

佛陀的思考法,首先是从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开始的。

①产生烦恼。

②烦恼的产生都有相应的理由。

③任何烦恼都有解决对策。

只需要按照上述步骤梳理自己的烦恼,烦恼便可迎刃而解。这就是佛陀的理性思考法。

正视烦恼的存在,踏出自己的第一步

首先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日常的心境:

·工作不如意,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

·因为人际关系而苦恼。

·心中埋藏着一段无法忘却的沉重往事。

·因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感到压力。

·不知道今后的人生该如何走下去,总觉得不安。

除此以外,还有遭遇事故或灾难、患上疾病、养育子女和家庭关系的困扰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

佛陀将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这些烦恼称作“八苦”:

①人生道路上,生活本身就是痛苦;

②步入老年;

③生病;

④死亡;

⑤遇见讨厌的人;

⑥必须和相爱的人分离;

⑦所期望的事物无法得到;

⑧心灵不得自由。

——选自《佛陀最初的说法·大品》

佛陀所说的“痛苦”,在古代梵语中被称为“杜卡”(Dukkha),是由“困难、障碍”(杜:Du)和“无法满足的空虚”(卡:Kha)所构成的词语。这句话向我们传达了“生存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这个理念。

“佛陀思考法”的特色在于,它让人们从一开始就正视“人生中各种烦恼和问题都将如影随形”的现实。我们必须承认日常生活中的不满、痛苦和忧郁等烦恼的存在,这种果断和理性就是佛教的特征。

有的人可能觉得接受现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并不需要接受什么,只要理解“存在”的事物确实“存在”这个事实即可。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心中存在着烦恼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坚信一定能够解决它们。解决方法就是下面所要讲述的“佛陀思考法”。

或许有不少读者一直生活在“难以描述的烦恼”之中,这正是因为他们没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心中不满的存在,所以每天都过得烦闷忧郁。但如果能够理解“不满的存在”和“烦恼的存在”,那么他们就会开始思考该如何解决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进步。

首先要理解“存在”的事物确实“存在”这个道理,然后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心中确实存在不满和尚未解决的烦恼。解决问题的头绪就从这里开始整理。

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烦恼究竟是什么?

当我们理解了“烦恼的存在”,接下来就该思考“烦恼的根源”是什么。那么,烦恼和痛苦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在佛教世界中,人们常常认为痛苦的根源在于“执着”。所谓执着,就是拥有一颗“舍不得放手的心”。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放弃,深陷于愤怒、后悔、欲望等痛苦的心理状态中不能自拔。实际上,通过那些让人放下执着的修行法(常见的有“坐禅”或“内观冥想”),我们能够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

人们为什么抱着烦恼和执着不肯放手呢?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如此多的烦恼呢?产生这些烦恼的根源就是我们“心灵的反应”,这一点我们已经非常明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时刻都在做出各种“反应”:不断思考;碰到不开心的事会觉得积郁;对于事与愿违的现实感到焦虑;介意他人的眼光;担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这些都是“心灵的反应”。那么,这些“心灵的反应”会带来什么呢?

·无法抑制的负面情绪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在重要的场合,因为过于紧张而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实力而导致失败;

·沉溺于过往,总是深深地悔恨,反复说“要是当时没有那样做就好了”;

·总觉得“自己是个没什么用的人”,因而陷入沮丧情绪……

·这些也全部都是“反应”,人们由此生出“执着之心”。所以说,产生烦恼的根源就是“心灵的反应”。

可能不少读者会有同感:“说得没错,我的心中常常有各种‘反应’,许多事情总是因此搞得一团糟。”生而为人,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反应”就是产生烦恼的根源,由此引发出各种人生问题和烦恼。因此我们平时必须注意一点,那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反应”。

人们面对烦恼的时候,总会采取一些“对策”。对于合不来的人和事与愿违的现实尽最大努力去面对,做出反应,做出改变,想方设法地进行改善。

但人生中“只要采取对策,就一定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也不一定一直存在。不论你的地位多高,你有多少财产,你变得多么强大,事与愿违的事情总会伴随你的左右。

2500年前佛陀曾说过:“人生总是与痛苦相伴。”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永恒真理,即事与愿违的现实只通过“对策”是无法超越的,因此我们需要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更加合理的思考方法。合理的思考方法之一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反应”。

晚安

相关文章

  • 不是抛弃烦恼而是“理解”烦恼

    人们常说,人生总是摆脱不了烦恼,但是真正明白什么是烦恼的人却为数不多。 总感觉不满意,总觉得维持现状会出问题,之所...

  •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人(笔记)

    一。不是要抛弃烦恼,而是要理解烦恼。 当你面对后悔、愤怒、失望、沮丧和不安的情绪时, 是因为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

  • 抛弃烦恼

    不开心的时候 会穿过热闹的人流, 买自己爱吃的甜点 去公园的湖边散散步 吹吹风 听一首甜甜的歌 然后不开心被风吹走...

  • 抛弃烦恼

    树立目标有必要 但要自己够得着 凡事自己尽力到 遇到烦恼皆可抛 好的心态很重要 努力创造价值好 遇事冷静来思考 一...

  • 抛弃烦恼

    心烦的时候,说话不一定理智,因此最好不要说话,出去走走。在没人的树林里、肃静的小路上,一个人静静的思考,尽量把烦躁...

  • 论烦恼

    我们害怕的不是今天的烦恼 而是明天的烦恼 同样我们恐惧的不是今天的贫穷 而是明天的贫穷

  • 玩儿

    我的每一个字,都是烦恼。----李率 所谓“烦恼”,在心里,就不是烦恼,而是心,‘心’中无烦恼,无不烦恼,但是,说...

  • 236.听书《洞见》

    当你遇到了烦恼的时候,你所要做的事情,不是要排斥那个烦恼,说把它干掉,我不要烦,而是要感受那个烦恼,体会那个烦恼,...

  • 烦恼是怎样产生的?

    自寻烦恼这个成语并不是说有些烦恼是我们自寻的,而是说所有的烦恼都是我们自寻的,没有其他的途径可以产生烦恼。...

  • 心灵的旅行

    这一刻, 丢下烦恼,抛弃忧愁。 拿着行囊,坐上车。 在黄昏的倒影中出发, 我不是回家, 而是去做一名过客! 每当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是抛弃烦恼而是“理解”烦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znqqtx.html